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杂技长期以来重技不重艺,不大讲究灯光、音乐、服装、编排。近年来,杂技界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了对艺术的追求.比起传统的杂技节目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2008年10月,由江西省杂技团主创并进行成功包装的杂技《青花烛影——滚灯》荣获第八届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银奖。  相似文献   

2.
##正##七、杂技主题晚会的趋势走向与发展建议杂技的"杂"表明了这门艺术广阔的表演手段,杂技的"技"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杂技主题晚会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萌生、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创新思维在杂技界的一次大胆实践。这一在短短20年间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关联着当代中国杂技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杂技事业的振兴进步息息相关,它未来会呈现怎样的趋势走向,杂技人又应该怎样认识和行动呢?(一)未来趋势走向  相似文献   

3.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最受杂技界瞩目的评价体系、最为优质的观察样本,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围绕着作品与人才两个坐标系,勾勒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间杂技艺术发展的成就与连绵脉络,既有党的文艺政策、方针的主线主流,又不乏杂技艺术内部实践的支流细流,交织体现着当代杂技艺术最显著的实践原则:以技为核、技艺并举。中国杂技金菊奖致力于表彰精品创作、培养杂技新人、鼓励艺术创新,自1997年设立以来,每三年一届,迄今已成功颁授400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5.
正长久以来,提到"肩上芭蕾"这四个字,与它划等号的几个词汇基本是"力与美""刚柔结合"以及"跨界融合"。而奠定"肩上芭蕾"在国内和世界杂技界如此地位的,并不是其高难度技术技巧的优势。在杂技世界里有太多挑战人体难度极限的技术或独有的完整节目,它们都绝不亚于"肩上芭蕾"。但是大家对"肩上芭蕾"的美好印象有许多,"美""惊艳""可观性强"。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的诠释"艺术成分高""综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在杂技主题化、剧目化的发展趋势下,实现杂技节目、剧目的剧场营销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广西杂技团编创的童话杂技剧《猫猫侠:保卫蝶苑》,以歌、舞、技及童话的跨界创新表演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儿童家庭"观众,从而以一种精确而稳定的观众定位与剧目"供给",实现了杂技的剧场营销与市场经济转型的内在意蕴。一、梦幻情景  相似文献   

7.
正获得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立项的杂技《瑶心鼓舞——蹬鼓》,以民族元素与杂技表演巧妙融合营造出的典雅艺术氛围享誉国内外杂技舞台,已成为广西杂技团乃至广西杂技界的响亮品牌。该节目以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依托,以杂技艺术的"硬"功夫为抓手,在二者的  相似文献   

8.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考证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杂技的起源做出了历史学的考证,文章从"概念流变、形由武衍、器由武衍、艺由武衍"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梳理出了杂技源于武术的历史脉络。得出结论:武术是杂技的母体,杂技是在武术的滋养下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杂技起源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正"新马戏""当代马戏""新杂艺"等是当下描述日趋流行的全新杂技马戏表演艺术概念的字眼,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使笔者带着好奇开始关注,并在资料和信息的了解与研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初步认知。有关资料显示"新马戏"主张打破门类边界,使艺术与当下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与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在传承创新的发展路径方面,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正杂技艺术是"身体"的艺术,当代杂技不管如何强调技艺自身的"高、险、惊、难、奇、谐"等特点,都不免于形体、道具及舞台所形成的造型表意与造境传情的"局限",导致其与现代剧场艺术讲究与追求意境、情感、主题等审美期待存在距离。面对杂技本身困局、时代需求及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压力下,中国杂技开始了从杂技造型、造境到杂技主题化及剧目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昊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比赛中,中国河北省杂技团的《雏凤凌空——女子集体车技》凭借她们的精湛技巧,在激烈的角逐中力压群雄,脱颖而出,战胜了来自16个国家的30多个优秀参赛节目,一举夺得金狮奖第一名。杂技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艺术门类。在《辞海》中“杂”为多种多样,“技”为技艺、技巧、本领。“杂技”做为表演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时是多种多样技艺的总称,是“技”的集合。这是杂技在字面上带给我们的认知。传统杂技在一般意义上不表现人物、不表现情节、不表现矛盾冲突的。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杂技”已不单单是多种“技”的集合,而是多种艺术门类的整合体,也是杂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起源于劳动,杂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发展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一种技艺。从某种角度上说技就是艺,这种艺不光是表面上的技巧而有着丰富的内容来充实、诠释它。现代杂技融合了各种表现手段和多种表现形式,使杂技从纯技巧性表演逐渐转变为以技巧表演为主,同时综合其他门类的创新艺术形式。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现代杂技看作整合后的艺术杂技。李泽厚提出过“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欣赏三境界,《雏凤凌空——女子集体车技》便能很好地带你去体验这种意境。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的杂技著称于世。濮阳杂技与中国功夫属性相通,都是力与美的展示,智与美的结合,更是艺与美的奇构。长期以来,承载文化内涵、凸显民族精神的中国杂技风靡世界,把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奉献给世界人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勇当排头兵,一直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最大亮  相似文献   

13.
正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杂技理论建设,促进杂技理论研究,提高杂技理论水平,推动杂技艺术创作和作品创新,经研究并报中国杂协分党组批准,我社拟于2018年开展"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征集活动。一、征集活动组织1、在中国杂协领导和指导下,《杂技与魔术》杂志社负责成立组织机构。聘请杂技界和有关专家学者,经中国杂协批准组成征集评选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19,(8):674-678
传统武术与格斗跨界对抗事件造成了社会哗然与武术界沉默的鲜明对照,同时导致武术深陷危机,武术群体一次次的"证明",反而将自身越描越黑。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系列事件进行解读以提供认知角度和参考。认为武术与格斗是武技在源起的共同点上经不同民族条件与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分流结果,体现在水平检验标准、传承方式、形成因素以及社会形态上的差异。陷于舆论中心的传统武术发展至今已成为社会意识的艺术的重要部分,武术核心是"艺",而格斗是对"技击至上"的典型诠释,因此对抗是"艺"与"技"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正>二、杂技剧:现代杂技的“臻境舞台”探索杂技剧,无疑是审美创意和艺术跨界的“臻境舞台”形式,同时也是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臻境舞台”在舞台情境化、综艺审美的基础上,更强调杂技舞台的情感表现与人文思考。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显然又构成“臻境舞台”的舞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河南省第六届杂技大赛在濮阳市举行,我与同事们共同执教的《跳板蹬人》节目代表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参加了比赛,获得了金奖第三名的好成绩。七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又执教了一些其他的节目,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但都没有《跳板蹬人》留给我的印象深刻。因为《跳板蹬人》给予我更多的启示。近些年来,网络上,媒体上出现了“跨界”、“混搭”等等新词,恰与节目对我的启示吻合,不妨写下来,就教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17.
濮阳豪艺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濮阳市倡导发展文化产业之初,最早建立的一家集团化民营杂技团体,是对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次全新探索。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融杂技表演、杂技出口、杂技培训、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杂技集团,拥有演员500余人,建有三个杂技排练、表演场馆,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中国杂技界颇有影响,也是目前国际杂技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文化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以来,与美国迪斯尼乐园、美国海洋公园、美国布什公园、德国国家马戏团等有长期合作,每年输送演员百余人,演出千余场,接待国内外观众达8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7日,中国文联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举办了“中国文学艺术界2006春节大联欢”。杂技界的代表和全国文学艺术界数百名代表参加了联欢大会。中国杂协选送的前进杂技团的《绸吊顶技》在会上以精湛表演,展现了杂技艺术的新风采,受到一致好评,成为联欢会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杂技艺术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之一,是力与美、技与艺的完美融合。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的民族性显得尤为重要,杂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杂技人才的培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国内的杂技教育仍然处于口传心授的原始教学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杂技界有一种不良现象,那就是个别杂技团体之间用不正当手段挖掘尖子人才,导致优秀的杂技教练、演员、学员不能进行正常的人才流动,影响了杂技事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