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专递     
一、较量后面的教育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  相似文献   

2.
写过《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我,在亲历日本夏令营生活之后,发现那是一段轻松快乐而充满活力的生活。如果仔细品味一下,甚至会发现那些常人的日子闪耀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光芒。[编按]  相似文献   

3.
据200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内不少城市同时刮起了一股在青少年中打造“未来精英”之风;与此同时,宁夏的一个“吃苦夏令营”却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取消。对此,很多人认为这种“精英”之风不可助长,理由是孩子的吃苦精神最重要,应该让他们多去参加“吃苦”夏令营。可是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1992年8月.《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带给我们的震撼吗?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题为“草原探险”的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仍坚持走到底;  相似文献   

5.
从1993年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到2003年出版《较量背后的沉思——中日儿童教育比较》专著,我积累了难忘的经历与丰富的感受。我想,或许将这些感受变成一些建议,更能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便试着写下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一切关心教育未来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几年前那篇振聋发聩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开始,我们记住了孙云晓这个名字,也一直感受着他与他“思想者”的言论和实践所产生的力量。从纷纭的社会生活现象尤其是教育现象中发现深刻的价值问题,从充满创意的调查、学习和思考中形成独特、鲜明、极具影响力的个人见鹪,同时以各种途径和方式把这一切奉献给社会和公众,这也许是孙云晓的追求,也是孙云晓的魅力!《孙云晓话题》希望成为“聆听孙云晓”的课堂,更希望成为“对话孙云晓”的平台,就在这样每月一次的聆听和对话中,我们分享孙云晓的精神财富,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我们与孙云晓一起,唱响教育走向民主化、现代化的进行曲。“才华为器,品德为道,道在器之上”。因而.“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我们的聆听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7.
张小武 《教育》2009,(5):40-42
孙云晓发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已有16个年头。16年谈不上沧海桑田,但具体到他而言,还是发生了些“巨变”:当年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记者成了现在的总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还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不过,有些方面未变,比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和推动,比如对儿童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比如对加强开展野外拓展活动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呼吁和奔波……这些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但情况不容乐观,“危机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和16年前相比,不是变好,而是变坏,”他说。  相似文献   

8.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完专家。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等。  相似文献   

9.
余建 《成才之路》2009,(15):I0003-I0003
去年。一场以现代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与成功教育为主题的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当年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的孙云晓先生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孙先生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三个方面讲解了现代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千名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了活动。记者对孙先生就青少年如何成才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曾轰动全国,中日青少年体质方面的差距,引发社会诸多的思考和质疑。20年后,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怎么样呢?2011年10月的足球场上,北京两所小学学生气喘吁吁地输给了俄罗斯少年,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体质问题刻不容缓。本刊以提高孩子体质为宗旨,特约营养师、医生、儿童问题研究学者等专家为家长们出谋划策,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参考》2006,(10):21-22
据2006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前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中、日、韩、美四国在校高中生有关学习和工作意识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在2005年10月至12月进行的。参加调查的对象是高中1—3年级学生,日本有1300人,美国1000人,中国3200人,韩国1700人。只有韩国是高中2年级学生。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2006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前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中、日、韩、美四国在校高中生有关学习和工作意识的问卷调查。同卷调查是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在2005年10月至12月进行的。参加调查的对象是高中1-3年级学生,日本有1300人,美国有1000人、中国3200,韩国1700人。只有韩国是高中2年级学生。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会议是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刚才,周济同志、刘鹏同志、胡春华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对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贵州省部分中小学生代表宣读了致全国同学的倡议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面对案头上电脑打印完成的厚厚的文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还有些话要说,又好像不知再说点什么好,于是在纸上先写了两个字——“絮语”。随手写来,也可能是有用的话,也可能是唠唠叨叨的闲言。  相似文献   

15.
梦中的童话     
吴宇伦 《红领巾》2007,(4):46-46
风轻轻地拂过,雨刷刷地下,草更绿了,花更红了。我正坐在草地上,撑着一把小花伞,凝望远处的风车。它正一圈又一圈地转着,永远不知疲倦地转着。  相似文献   

16.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野外归来,发现裤子上、衣服上粘附着许多芒刺?也许,你要费上一番工夫才能拔除干净。为此,你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4日刊载了这样的故事:一位父亲跟14岁的儿子一直冷战,他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父亲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父亲说:让他参加过军训夏令营,带他开车走滇藏线,但每次他都用昏倒输液拒绝全程。我还计划过假装大病快死了,让他照顾我端屎端尿送饭送菜;或者假装公司破产,我穷困潦倒,让他和家人一起过简朴生活。但都最终作罢。我生病,肯定有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伺候,轮不到他,装也装不像;我破产,他肯定最高兴,因为他总在对我的事业泼凉水。我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却都失败了,在这个社会,让孩子吃苦可太难了。。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我国《证券法》和有关法规,对公司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和程序的法律规制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有关规则。  相似文献   

19.
王冲 《学习之友》2014,(7):55-56
2010年4月8日,日本青少年研觅所公布了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调查。调查显示,日本高中生上课时打盹的比例最高、达45%,而中国学生打盹的仅有1%。  相似文献   

20.
刚入伍时,新兵班长讲的一席话,十多年来我一直铭记在心。记得那时我们刚到部队,新兵班长在班务会上说:“我知道咱们班的战友们大多来自农村,你们都有一颗要摆脱贫困出人头地的心,也许在你们成长生涯中,有不少人,包括你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曾对你们说过,一个人要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我要告诉你们,能吃苦并不是成功的资本,绝大多数能吃苦的人最终都是平庸一生。”班长的话让我们都很吃惊,因为哲人也曾说过,机遇总垂青那些刻苦的人。班长没有理会我们的议论,而是把我们带到了部队驻地的建筑工地、矿场等一些打工者群聚的地方。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