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关于三阮 就《水浒》而言,只要一提起“三阮”,人们都会立刻想到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他们参加过“智取生辰纲”,又先后打败了济州缉捕使臣何涛的追捕和团练使黄安的进剿,为巩固和发展梁山泊大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因为他们有一段光荣的历史,加上阮小七“倒船偷御酒”的壮举,便被有些人誉之为“坚持了农民革命的立场”,反对宋江投降主义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水浒》这部书,歌颂投降主义路线,否定农民革命路线。为了突出宣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路线和美化投降派宋江,《水浒》的作者,竟以革命路线的失败和歪曲、丑化农民起义的英雄来作反衬,对不愿意投降的革命派阮氏三兄弟极尽歪曲污蔑之能事。作者编造了两首渔歌,通过阮小五、阮小七的口,唱出了作者所要说的心里话。其一为:“酷吏脏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其二为:“先斩何涛巡检  相似文献   

3.
《水浒》的作者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招安,颂扬投降。在书中一直非常恶毒地把“托搭天王”晁盖、“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和阮氏三兄弟等革命派头领,当作投降派宋江的反衬来描写。特别是李逵,在《水浒》中,一直处于被戏谑嘲弄,贬责鞭笞的地  相似文献   

4.
绰号事件     
“周老师,同学们又互起绰号了,还有人……叫你‘周扒皮’。”课间,值日班长过来告状。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前天才狠狠批评过,为什么不奏效?看来,得改进教育方法。下午正好有班会课,我带了几本《水浒》连环画走进教室,笑着说:“同学们都爱看水浒故事,都知道哪些水浒英雄?”大家一听,可来劲了,什么“智多星”吴用啦,“浪里白条”张顺啦……我话锋一转,问:“听说咱们班又风行起绰号了,能让老师也知道几个吗?”见我面无怒色,大家就嚷开了:“二呆子”、”胖大嫂”、等等。我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叫这些绰号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5.
《水浒》的成书大约在元末明初之际,但《水浒》中的一些故事,早在南宋就已开始在口头流传了。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称呼。南宋遗民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6.
看过《水浒》的人,提起“黑旋风”就会联想到那个性格鲁莽的李逵,提起“母夜叉”自然会想起在十字坡开黑店、专干杀人勾当的孙二娘,连打虎英雄武松都差一点成了她的刀下鬼。《水浒》中许多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绰号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绰号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绰号来描绘、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巧用了多种修辞的艺术手法。用借喻的方法来命名绰号是比较常见的。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一是林冲长得豹头环眼,二是用豹的勇猛、敏捷来比喻林冲的武艺高强,所向无敌。这个“头”字用得好,暗含“头领…  相似文献   

7.
《水浒》人物绰号材源考论朱奕王尔龄鲁迅先生有言:“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尽管他认为《水浒》人物的诨名“着眼多在形体”“或者才能”,“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五...  相似文献   

8.
注意语言的时代性──从一个“病句”谈起安徽蚌埠二中胡念耕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有一句话“在这一点上,足可以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贾超英在《对“求疵”的补充与商榷》(载《中学语文教学》9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江的字及绰号,记述《水浒传》原型的最早的较完整资料《大宋宣和遗事》以及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中只提及宋江的绰号“呼保义”,既没有涉及“及时雨”,也没有言及其字“公明”。本通过对各地民间瘟神信仰的考察,讨论了宋江字公明的缘由,并从瘟神信仰的视角探讨了水浒故事的演变及其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鲁智深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众所周知的。《水浒传》对此也表述得非常清楚。但这个绰号是在鲁智深出家之后才有的。在鲁智深出家前,他有没有绰号,假若有的话,绰号又是什么,《水浒传》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研究《水浒》的著名学者何心先生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叫“镇关西”。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道: “元明杂剧中鲁智深另有个绰号叫做‘镇关西’。《梁山泊李逵负荆》剧李逵唱《醋葫芦·么篇》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水浒传》,写了几则札记,现整理如下,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为什么取名“水浒传”南宋时期,水浒故事开始流行,骚人墨客、书会才人,以及勾栏瓦舍的卖艺者,各写各的,各说各的。那时,还没有《水浒传》这个名字,只有以人物的姓氏或绰号命名的单篇故事.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便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在《宣和遗事》里,《水浒传》的一些主要故事情节虽然已经出现了,但也没有一个总的题目。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说的“小本《水浒》故事”流行时期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正>水浒社黄泥冈社区廿七日未时一刻电惊爆!六月廿七日巳时,十万贯生辰纲竟在黄泥冈不翼而飞。据官府披露,以晁盖为首的刘唐、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和白胜八名犯罪嫌疑人今日在黄泥冈聚首,乔装易容,劫取大名府梁中书赠予蔡太师十万贯生辰贺礼。  相似文献   

13.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自少年时代就接触了国学名著《水浒》,他收藏了很多版本的《水浒》,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水浒人物论赞》、《水浒别传》、《水浒新传》等“水浒”系列作品,从而丰富与发展了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六年级(三)班是一个活跃的班级。特别是当他们步入了读名著阶段,读《三国演义》、《水浒》,读着读着,就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跟故事中的人物“接轨”了,多出了点江湖意气,男同学有“结拜”的,暗地里称兄道弟。连瘦瘦的女生刘畅,都开始在自己的笔下描摹“云低天阔”的江边,王府的明枪暗箭,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只要想起某绰号,马上就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某人物来。可见,给人物起绰号这一艺术手段,从美学角度看,无疑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起作用。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给每一个人物都取一个绰号,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少见的。作者给全书一百单八个英雄形象都冠以鲜明生动,蕴蓄深意的绰号,给这部不朽的农民史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音》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如《李适负荆》等。  相似文献   

19.
老作家聂绀弩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论集》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除收入论《聊斋》及《红楼梦》的四篇文章外,有五篇文章都是谈《水浒》的,字数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此书可以说主要是关于《水浒》的论文集。我们知道聂先生曾具体负责整理《水浒》。当《水浒》七十一回本出版后,聂先生还被清去京沪等地作报告,他的《水浒五论》就是当时作的报告的底稿。《五论》中,《〈水浒〉是怎样写成的》、《论〈水浒〉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是逐渐提高的》、《〈水  相似文献   

20.
晨夕 《同学少年》2011,(5):54+33
横向: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中,"荡荡空中景"的上句。二、水浒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混江龙"。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身登青云梯"的上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