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课堂上常常是乱得很.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底下高举起的小手如林,“老师,我说,我说“声不断.请一个学生发言,下面常常是插嘴声阵阵,谁也听不清谁的发言,所有的学生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也没法上课,只得停止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对待课堂教学中的“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相信不少信息技术教师都会为下面的状况感到头痛:课堂上,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想说就说、想玩就玩,课堂秩序混乱;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和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教师认认真真地备课,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然低下,  相似文献   

3.
谈职教课堂“双主体性原则”的合理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主体性,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要想使职教课堂活起来,就必须同时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使其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单调、枯燥、难学、无兴趣,以致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在有限的课堂内,用最适合的方法组织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偏离问题的方向,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所适从,以至于课堂上出现冷场现象。像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的确困扰着我们教师。其实,课堂从来就不该是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的,真正的课堂通常是冷热相生、动静相间的,而当提问遭遇冷场的时候,恰恰也正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展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时候。[案例一]一位教师教学《小珊迪》一文,在课堂行将结束时,教师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无所顾忌,课堂呈现出一派争先恐后发言的热烈景象。然而这种“热闹”背后却暗藏着“危机”:学生(部分学生)怎么冷静思考?怎么成为课堂的主人?怎么撷取别人的精华?怎么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面对这种情景,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粗暴制止,该怎样办呢?  相似文献   

7.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构建主体性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说课的基本功能,结合第四章《环境问题》说课案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说课在设计思路和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的引导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无所顾忌,课堂呈现出一派争先恐后发言的热烈景象.然而这种“热闹”背后却暗藏着“危机”:学生(部分学生)怎么冷静思考?怎么成为课堂的主人?怎么撷取别人的精华?怎么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面对这种情景,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粗暴制止,该怎样办呢?  相似文献   

9.
有经验的渔夫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水域有鱼,应该如何控制撒网才会有收获,收获多少。教师也应该像渔夫一样在自己的课堂中自如的控制,使自己的学生进行最有利的学习,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但不少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有误解,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想做就做、想说就说,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结果。在新课改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还要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张扬个性、展开想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怀揣着小学时的童真,对待学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尤其是在课堂上,常常会犯下很多的错误.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营造出高效的学习课堂,教师们就应该从学生的本身出发,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其中,巧用学生们犯下的"错误",将这种"错误"当作一种资源,反馈给学生们,将是提升课堂品质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课堂教学,对语文学习乐在其中。素质教育也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生的传统被动学习状态,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初中语文教师要实现课堂的"教学做"合一,就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求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有些教师,尤共是那些从事教育工作不久的教师,工作勤勤恳恳,虽然一心想把工作搞好,但有时却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教师明明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却认为是苛求,而从情绪上抵触;教师没有感到自己歧视后进生,并热切地希望这些学生赶上去,而他们却感到有种压力,甚至说教师有“偏向”;教师想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结果却遇到启而不发,不得不继续搞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灵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不少的课堂是教师让学生说了,也让学生做了,甚至用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学生的主体性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课堂仅仅是形式上热闹,摆脱不了师本教育的羁绊。那么,应该怎样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本文就此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作文课时,我从来不是一上去就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而是先围绕着题意和同学们“随随便便”地谈一阵子,感到同学们心已向之,口欲言之,颇有点“愤愤悱悱”之时,才把题目亮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常常想起当学生时上作文课的情景。且不说教师们那些从大人心里想出来的题目,常常不合学生们的胃口;仅只那一上来便在黑板上写个题目的考试架式,就使人心情紧张、压抑,半天回不过味儿来。没有兴趣的写作,不过是一种消极的答题活动,想产生生动活泼的好作文,是很难很难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一坐就要一个多小时,对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苦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太不懂事了,一点都不能体谅我们做老师的心,整天打打闹闹的,说了也不听。”一位教师这样埋怨道……相类似的抱怨声常不绝于耳。我有时也有这种感慨。每当这时我就反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难道是老师讲得不够真诚、不够感动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言,为何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这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交谈,我感到可能是学生无法体会老师的苦心、真心,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只是安慰他们罢了,谁知道老师内心在想什么?于是,我想能否通过一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事先作精心准备,可有心栽花花不开,讨论时死气沉沉,鸦雀无声。为赶进度,教师只能唱独角戏,对牛弹琴,草草收场。笔者认为有效讨论要体现“四化”,即具体化、情境化、生活化、情感化,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心里有话想说,有问题想弄懂,从而掀起讨论的高潮,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常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想让他再仔细看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作为教师,我很难用一两句话和家长说清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伴读者,只能每天找点"空闲"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从而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上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9.
常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大多都不喜欢上地理课,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原有的地理教材繁、难、偏、旧;另一方面,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割裂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地理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于是学生无精打采,教师如同嚼蜡,整个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其实,初中地理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学生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丰富、鲜活、直观、开放的大课堂,倘若教师把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汩汩地引入课堂,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20.
曾听过一位学者如此说道:"开放是向外的,具有外在表现性.假如学生想说又不敢说,想做又不敢做,那么就不是开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课堂上的个性体现、人文主义教育逐渐深入,怎样较为完整地定义"开放型体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