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平衡、价值观及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79-80,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价值已逐渐被认识。在心理健康中,心理是否平衡是一个关键因素,而构成心理平衡的诸要素中,一个人对现实的认知-价值观是心理平衡的重要法码。胡本文尝试探讨心理平衡、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针对我们当前的情况,提出在价值观的培养中人文教育是基础,要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综合性等众多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近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学生伤害事件,这些事件的本质即是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师、学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教育地位上。为此,笔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雷晓莉 《教师》2020,(7):72-72
在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品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少年工匠”。  相似文献   

4.
李芳 《华章》2012,(20)
在现阶段大学生道德体系建构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工作中的重点.学校应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道德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大学生的道德自助.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否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义”与“利”的观念冲突、他律与自律的人格冲突。因此,更新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实施冲突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判断力是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羞耻感教育及其实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羞耻感是指行为主体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悖于自己内心赞同的道德、伦理、标准、规范、价值观等时产生的一种带有不光彩、不体面体验的情感.在教育中实施羞耻感教育,就是要通过树立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赏识教育,举行各种有益活动,并适当运用惩罚手段,根据学生的心理、道德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羞耻感教育,培育学生的移情能力、合作精神、自制自爱、责任心等良好品质,通过教会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妥善管理自己的羞耻感,进而促进个人的成长,最终达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属性。道德自律能够调整价值冲突,实践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条件。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正处于道德自律发展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关键,以管理育人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合力,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心理是人们生产生活最基本的素质条件,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教育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任务。因此,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点,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于真正抓住被教育者这个根本.康德的道德哲学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都启示我们,大众都模糊地拥有自己的道德智慧,真诚对待大众道德智慧是价值观教育的一项基本规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达成价值共识的过程;在价值观教育中,启蒙比教导更重要,公共讨论和自我修养两者都不可或缺;价值观教育在目标设定、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上都要保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张力,用“套近乎”“求其次”“因材因境”的方法接引大众道德智慧,使之处于核心价值观的统摄之下和辐射之中,并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呼唤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无愧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问题;思想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技含量的问题,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4.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道德性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要求教育工作应该按照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办事,这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借鉴其合理的思想,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规律,在不同时期对每个人以不同的教育内容为重点,以促进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达到适应社会和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7.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非常重视道德建构和道德修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但周敦颐的道德思想体系中,既包含有积极进步的道德思想,也有消极落后的道德思想,还有一些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道德思想,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全面而辨证的分析,并加以系统的现代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人长期思考和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理论硕果;是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正确估计党建的现状,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思想结晶;是在新形势和新时期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党建学说,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崭新贡献;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学说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20.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全面剖析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才能使经典理论切实服务于当代德育,彰显其现实价值.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思想涉及教育的最高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起点、路径、手段等.正确理解"德育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心灵陶冶、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相结合是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