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其配套的人教社《语文(必修)》教材在选编篇目上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诸多范例。因此,只要用好了这个教材,充分探讨并深入挖掘了这套教材中人文因素,应该说,我们语文课就一定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张毅娟 《云南教育》2004,(28):28-29
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等,合理地加以开发,有效地加以渗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思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笔者认为,阅读和写作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最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让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以读促写”为主体“,以写促读”为根基,把人文素养教育融进每一个教学细节。一、以读促写,提高人文素养我们的教材、课外读本、名作名著、史哲经典无不积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取其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形成完美人格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 ,谈谈自己的管中之见。加强文采培养 ,提高语文素养。《中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教材修订》(以下简称《教材修订》)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 ,能净化学生心灵、激活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 ,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自修中提高其文学素养。语文教材逐步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8.
何彬文 《文教资料》2006,(15):93-94
2004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我们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作了界定,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述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如今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缺失,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强调育人的职能,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强的人文素养。本文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以及教材的关系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与自强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必须改变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语文理科化训练”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育的不良倾向 ,转变教师的观念 ,强化人文教育意识 ,使语文教学趋于科学化和人文化。一、让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展示学生自由精神和生命活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教学首先要关注个体生命 ,确立人本思想。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 ,语文教育教学不仅是“教科书” ,不应是一种简单的“告诉” ,更不应是一种教训 ,它应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它应以品析语言、培养语感为主要手段 ,引领学生以教材为凭借 ,在心灵深处去“入境”感悟 ,去想像“体验”…  相似文献   

10.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立足于核心素养,其内容更是将人文要素、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等进行了高度融合,以期最大化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更好地实现“语文育人”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育人因素进行积极挖掘,并在无形中渗透到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见语文、又可见人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原教学大纲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它替代了常说的语文能力一词。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变化很多教师不适应,不知道语文素养的范围究竟有多广,它的核心又是什么,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二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等。本文对于何谓“素养”,以及何谓“语文素养”暂不作理论上的探讨,只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联系教材对二者加以阐说。一、语文素养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还认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因此,对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教材这三方面着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地进行教与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这就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语文无论是从其工具性还是从其人文性出发,都要求学习者作为主体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味、辨别和欣赏。相应地,语文教师的作用也应该定位在创设情境、点拨引导上。所以,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将人文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研究人文价值的渗透方法,这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一、精准定位,突出人文感悟人文性是语言文化的灵魂,是学生品质与素养的呈现,也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将人文价值与语文知识放在同等位置。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升国旗》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周一学校升国旗的情景,谈谈见到了什么、听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双路径”的结构特点,不仅涵盖了“老生常谈”的人文主题,同时还紧紧抓住了语文要素在教材中所发挥的效益,形成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语文教学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更好地顺应了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应用得以突出,教学要素被细致划分,在每单元的课程设计中都有体现。基于此,语文教师应优化原有的教育形态,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更为深刻地认识教材编写理念,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既是语言教育,又是人文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养、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漪老师说过:“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个性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以情激情。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情感,这样才会发现美、欣赏美、才能用心去创造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悟情。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此外还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激情朗读、悬念设置、感情渲染、联想引发等方法,拨动学生心弦。例如,在教《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时,我一边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富春江秀美自然风光的图片,一边播放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整个教室都弥漫着舒缓明快的旋律,音乐把我们带到美丽的富春江,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图画一幅幅,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创造情景,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之很快进入到课文情境中。接着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这样,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令人动容的“人文”情景之中,课堂教学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色彩,渗透了人文精神。二、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该备些什么?大纲、学生和教材,狭义的讲是这三方面,广义的且不去说。可是,在打开备课笔记时,我们似乎很少想到要去翻翻教学大纲。“谁高兴去看这个呢?”我们好像都这么想。这其实是个大错误!那本薄薄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际上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宪法”,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得通过它来体现;一册册语  相似文献   

19.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狭隘地讲解语文教材,在语文课上,老师有必要,也有义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认识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对于“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语文老师也在队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