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数字的“二”,用法并不单纯,“二”与“两”、“俩”以及“再”的用法有同有异。文章主要探讨它们表示不定数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二”是数词;“两”既可以作数词,又可以作量词;“俩”则是“两”和“个”合成的数量词。现在谈谈这三个词的用法。一、序数一般用“二”,不用“两” (“两点钟”例外)。例如:(1)第二天我起得很迟。(2)他的二女儿小兰,踏着地上的积雪,……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两个句子:(3)我住在三楼上,二楼就是他的卧室兼工  相似文献   

3.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4.
一些报刊对“二”“两”“俩”多有误用,现谈谈它们的用法:“二”和“两”都是数词,它们的用法有相同的地方,如“22000人”既可写成“二万二千人”,也可写成“两万两千人”。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期①“廖”应改为“谬”。②“春天”应改为“秋天”(荞麦花在秋天盛开)。③“从”应改为“丛”。④“侯”应改为“候”。⑤“剌”应改为“刺”。⑥“不屑顾”应改为“不屑一顾”。2005年12期⑦“作”应改为“做”。⑧“两”应改为“俩”。⑨“赔”应改为“陪”。⑩“苯”应改为“笨”。,-+“兔子的妻子尖叫起……”中的兔子应改为“刺猬”。(用词不当).-+“你就冲他喊‘:我……”中加“’”(单引号)。/-+“象”应改为“像”。2006年1-2期0-+“楞”应改为“愣”。1-+“己”应改为“已”。2-+“剌”应改为“刺”。+3-“又一阵风一样…  相似文献   

6.
有些标点符号 ,或是由于粗心 ,或是弄不清用法 ,常常用错。1 .陈述句中有疑问代词或表疑问的结构 ,该用逗号或句号却误用了问号。如 :( 1 )这本杂志由什么单位主办 ?在什么地方订阅 ?他一一作了说明。( 2 )我不知道他是否订了《中学生学习报》 ?( 1 )中有疑问代词“什么” ,( 2 )中有疑问结构“是否” ,但这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 ,并不表疑问 ,因而 ( 1 )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 ,( 2 )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2 .省略号与“等 (等等 )”同时使用。如 :(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应删除省略号 ,…  相似文献   

7.
俩两【请你判断】例句:今天是星期天,这俩·个·人准备到公园去照相。【错误辨析】例句中的错误非常典型,是同学们尤其是高年级同学容易犯的毛病。句中的“俩个人”用法不正确。“俩”是一个多音字,读liǎng时,一般组词为伎俩(liǎng),不可作量词;读liǎ时,表示“两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有一些文章里,往往“两”、“俩”混用,这是很不对的。“两”是数词,例如:两个、两千、两万等。而“俩”是两个的意思,“俩”后面不能再用“个”字或其他的量词。例如:他们俩是好朋友,小明吃俩馒头等。这里的“俩”都是表示两个的意思。如果“俩”后面用了量词,那就要闹出笑话。例如: 1.我已经收到你的辞职电报,知道你有诚意。现在舆论压力很大,内部争执也不小。我们处境很难,全国都在攻击我们俩个人。 2.……约瑟不向父亲屈服,在外面租了房子同亚德莉一起住.小俩口相亲相爱。上述两例中的“俩”字用得很不准确,很不恰当。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下面这篇小文是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本刊顾问吕叔湘先生写的一则语言和记,篇幅虽短,但却抓住了生活中特殊而有趣的语言现象,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怎样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研究语言,本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点启迪。“二”和‘俩”在用法上是有分工的,可是现在常常看见该写‘俩”的地方写“二”。我说“写二”,意思是我还没有听见过有人在该说“两”的地方说“二”,例如,“请您给我er个八分的邮票。”这个写“二”说“两”的趋势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再也没有人写“两”了,于是“二”变成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也不得不在“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位……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可是有不少同学以为“位”与“个”在用法上没有什么区别。常听到有学生说“我是一位小学生……”,有教师说“我是一位小学教师……”。这两句中的“位”都是用错的,应改为“个”或“名”。“位”既然是表示“敬意”的,就不能用来称自己。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的第一题,此题中有四句纯拼音的句子。在四句中,“liǎ”(俩)用了两次,且都用在“rén”(人)前。我认为这里用“liǎ”不妥。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liǎ”的用法:词典上它虽有“两个”的意思,但这时  相似文献   

12.
江都县颜桥初中杨逸尘同志来信,对《岳飞在宜兴的三次题词》(载本刊1981年第8期)中的文字差错提出批评。他指出,“南宗建炎三年”句中的“宗”字应改为“宋”;“金兵兀术率兵”句中前一个“兵”字是多余的,应删去;“建康之段”的“段”应改为“役”;“功其再战”的“其”应改为“期”。这几个字都是印刷厂排错的。我们看校样不仔细,失校。为此,我们向读者和作者致歉。杨逸尘向志还对这篇文章中有关岳云和岳飞的关系的叙述以及个别引文出处等提出疑义,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灌云县五图河农场中学袁晓国同志来信指出,  相似文献   

13.
“二”和“两”,人人会用,但不是人人都能用对。许多文章中存在着“二”、“两”不分或滥用的问题。那么,“二”和“两”的用法应如何区分呢? “两”是基数词。它几乎可以加在任何量词的前面,如“两张”、“两年”、“两斤”等等。只有一处例外,即在旧的重量单位“两”的前面不可以用,不能说“两两”,而只能说“二两”。 “二”大多用作基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只可用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量词之  相似文献   

14.
﹃俩﹄和﹃仨﹄原是北方口语里的两个数量词今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书面语言里分别替代﹃两﹄和﹃三﹄字但﹃俩﹄与﹃两﹄﹃仨﹄与﹃三﹄的用法是不尽相同的在报刊上曾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他家有俩位老人﹄﹃小俩口子相亲相爱﹄这里的﹃俩﹄字都用错了﹃俩﹄与﹃两﹄或者﹃二﹄虽同属一加一所得的数量词但其具体用法是有所不同的﹃俩﹄字读li儯不读li儯n犂(两)是两个或不多几个的意思例﹃咱俩﹄﹃只有这么俩人﹄凡是能用数量词﹃两个﹄的地方都可以用﹃俩﹄替代如﹃两个人﹄可说﹃俩人﹄如…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与你们相识!首先做个自我介绍,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了解我、喜欢我!本人有两个名字:中文名是“相互”,也有人叫我”互相或“彼此”;英文名是“each other”。人们通常称我为“相互代词”,其意思是指表示相互关系的代词。我可不是“独生女”,我有一个孪生妹妹“one anoth鄄er”,她的性格(用法)与我几乎一样,只是长相略有不同,这便于大家能够正确区分我们俩。我们通常以两种基本形式出现:一是宾格,其形式为each other和oneanother,意为“相互”;二是属格,其形式为each other’s和one another’s,意为“相互的”。在传…  相似文献   

16.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7.
俩·两·二     
郭梅 《家教世界》2008,(4):13-13
俩,等于"两个",不能当"两"用。"俩"后面不能再用"个"或其他量词。如"我们俩""俩馒头"不能说成"我们俩个""俩个馒头"。  相似文献   

18.
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小学张骑:人教社小语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第一题中,两次出现了“liǎ ěrn”(俩人)。“俩”不能同量词搭配,这是知识性错误吗?主持人(特级教师吕谦):“俩”字比较特殊,表示“两个”的意思,本字后边不能再用“个”或其它量  相似文献   

19.
巧译"两"字     
马琪 《今日中学生》2006,(11):24-25
英语中能够表示“两”的词语很多,但其含义各不相同,实际用法各有千秋。现将“两”的各个表达形式归纳如下:1.both表示“俩;两者;双方”,有强调意义,要重读。例如:Bothsidesofthepaperwerecoveredwithwriting.这张纸两面都写满了字。Icandoitbothways.两种方法我都能做。2.two,  相似文献   

20.
有些标点符号,或是由于粗心,或是由于弄不清用法,常常用错。一、陈述句中有疑问代词或表疑问的结构,该用逗号或句号却误用了问号。如:(1)这本杂志由什么单位主办?在什么地方订阅?他一一作了说明。(2)我不知道他是否订了《中学生学习报》?例(1)中有疑问代词“什么”,例(2)中有疑问结构“是否”,但这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并不表疑问,因而(1)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2)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二、省略号与“等(等等)”同时使用。如:(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