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总觉得“流浪”是一个很酷的字眼。流浪的人一定很孤单吧!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流浪者的故事和图片,总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勇敢。一个人独自去流浪应该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吧,因为只有孤独和寂寞伴着他们。  相似文献   

2.
①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有随地摆摊的流浪小贩、无家可归的被拆迁者、露天栖身的上访者、“非法”营运的三轮车夫,还有“有碍观瞻”的乞丐和街头卖艺者。他们是城市中的“极少数”。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损于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或多或少也损害了城市绝大多数人的“全局利益”。所以。城市一向将他们视为“麻烦制造者”。人们甚至不惜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妖魔化”,说乞讨可以发家致富,说流浪者以犯罪为生……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有的学生活泼开朗,与教师、同学们的关系很密切,是班内的“联络员”;有的学生则不善交际,甚至离群索居,成为“独行者”。无论是“联络员”还是“独行者”,在他们的内心深入都有交往的需要,创造健康的心理扭转,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张炜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关于流浪的书写,包括为了生存的流浪者和精神流浪者。这些流浪叙事的书写,不仅是小说情节结构的一部分,还蕴含着作品现实审视和精神追寻的意义和价值。张炜小说流浪叙事的生发主要有三个原因:作家自身的因素;文学中的流浪母题的传承;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生存的权利属于每一个人①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有随地摆摊的流浪小贩、无家可归的被拆迁者、露天栖身的上访者、“非法”营运的三轮车夫,还有“有碍观瞻”的乞丐和街头卖艺者。他们是城市中的“极少数”。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损于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或多或少也损害了城市绝大多数人的“全局利益”,所以,城市一向将他们视为“麻烦制造者”。人们甚至不惜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妖魔化”,说乞讨可以发家致富,说流浪者以犯罪为生……②一个没有乞丐、没有流浪者、没有小摊贩、没有人力车夫的城市固然是美好的,然而…  相似文献   

6.
孩子,别怕!     
张斯絮 《课外阅读》2012,(14):34-37
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们不能等。因为他们的骨头正在生长,血液正在制造,心智正在发展。对他们,我们不能说明天,只能有今天。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父母的锒铛入狱,他们过上了受人歧视、无人照料的生活,有的开始流浪社会,有的为人放  相似文献   

7.
1.寻找教师竞争意识部分缺失的深层原因在教师群体中,有竞争意识的教师实在太少。通过和大多数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他们的竞争意识的部分缺失各有原因。有的教师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教育教学上;有的教师则为了生计而立守“中庸之道”;还有部分教师由于个性原因而不喜欢显山露水;更有一些教师由于对某些所谓“竞争”或心存顾虑或“看破  相似文献   

8.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2):47-48
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指伴随在幼儿情绪过程中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伤心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哭,有的则能忍住不哭;高兴时,有的幼儿会欢笑,而有的则仅仅是抿嘴微笑,甚至连笑都不笑,只是心里高兴罢了。“哭”、“忍不住哭”、“欢笑”、“抿嘴微笑”等等都是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不同的情绪,幼儿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而同一种情绪,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研究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对我们做好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从情绪情…  相似文献   

9.
悦读导语:善良和慷慨是宝贵的财富,对于贫困的人家来说,更是弥足珍贵的宝藏。永远不要因为自我而失去善良,永远不要因为窘迫而失去慷慨。对于主人公一家来说,画在门柱上的那只猫,就代表着善良和慷慨,它永远都不会消失。"切特,把炸鸡端给我们的客人。"奶奶吩咐道。我的目光停留在诱人的美味上。我知道待客人吃过后,只会剩下一两块骨多肉少的部位。我家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客人来敲门,请求施舍。他们四处流浪,被人叫做"流浪者"。但奶奶不这样称呼他们,她提醒我:"切特,你爸爸要不  相似文献   

1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得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  相似文献   

11.
看到了吗     
我们四个是流浪者:教授、脏彼得、麻袋和埃迪,我们就这样一块儿流浪,不知有多少年了.我就是埃迪.  相似文献   

12.
流浪是文学中的传统母题,而在现代作家笔下,流浪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孙频近几年的创作出现了“流浪者”族群,与传统的流浪小说不同的是,孙频小说中的流浪行为是主人公遭遇个体精神困境后的主动选择,是个体主动接近自然并追寻个人生命的自由状态。孙频的流浪书写打破了既定文学样式之间的界限,使文本呈现复调的审美特质,并借助语言的张力来营造亦真亦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个收获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但遗憾也总是如影随形。收获成为职场成功的基础,遗憾或教训则时时鞭策着自己。20世纪这些曾经的大学生,有的已事业有成,有的则蓄势待发,有崭露头角的尖尖小荷,也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大学收获了什么?回味大学,哪些至今仍感到遗憾?“三人行必有吾师”,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愿这些过来人的收获成为我们前进的路标,他们的遗憾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关上窗,放下窗帘,打开音乐,一曲《橄榄树》像沉稳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流浪,那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过分遥远的话题。一身破旧的牛仔服,手提式绿色的帆布包,一双老式的回力鞋,还有满满一袋自幼珍爱的东西。背上行囊,从此踏上流浪的行程。这是我对流浪者的全部想像,我想像着流浪者如侠士般抛开身前身后的一切名利,独自一人孤寂,满脸落寞地行走,寻找心中的圣地,悲壮地如同余纯顺和他的罗布泊;却不愿看见那些所谓的流浪者们心满意足地背着席子睡水泥管子,捡别人吸剩的半截烟头。然而现实很残酷,它告诉我如今的流浪者只是在家乡混不下去了,在大城市游走,闲了累了还可以在天桥底下来一盘扑克的人物。我失落着说不出话来,真的,我没说错,过分遥远的流浪。  相似文献   

16.
我们使用计算机时,经常需要输入汉字。例如;用文命名一个文件夹;上网搜索中文资料等都需要中输入法,用中文打字、编辑或写作就更离不开它。一般说来,每个人会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在系统提的几种中文输入法中,有的人熟悉“五笔”,有的人熟“全拼”,而有的人则精通其他中文输入法。然而系统动后的默认输入却是英文字符(En)。这会使有些使者感到不方便。显然,他们希望系统启动进入Winows桌面时,不是英文字符输入而是中文输入状态,如是自己最熟悉的那种中文输入法则更为理想,因为使他们一开机就可以使用最熟练的中文输入法立即始…  相似文献   

17.
据权威资料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15万多名流浪儿童。他们都是花季少年,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生活,本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畅游知识的殿堂。可是,他们现在却匆匆地流入社会,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去拾垃圾、乞讨、充当廉价童工、卖艺卖花,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佳木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就集中了一批流浪儿童。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辛酸的故事。我想爸爸妈妈,不想流浪!14岁的男孩鑫鑫说:“小时候,爸妈对我挺好的。爸在砖厂上班,妈在工程处当会计。因为他们工作忙,下班晚,没时间照顾我,我就在姥姥家…  相似文献   

18.
王德琴 《贵州教育》2012,(18):45-45
众所周知,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学校的规矩什么也不懂。这得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循序渐进地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然而,很多教师由于没有经验或为了赶教学进度,却忽视了养成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他们拿着课本、教案,走上讲台便上课。有的是因为自己不是班主任认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事不关己;有的年轻班主任,认为养成教育是在班会课上进行的,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的班主任则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将班会课上成了学科课;部分数学教师把养成教育误认为只有语文课堂才能进行,便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将养成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在泰国生活着一群被称为“摩根海流浪者”的渔民。整个雨季,他们都在大海上颠簸,唱着古老的泰国民歌,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我们必须敬畏大海,”65岁的老首领卡萨雷说,“它发怒的样子你是不愿意看到的。”2004年12月26日。泰国南部。摩根海流浪者的渔村。年轻的渔民推开村长家的门:“村长,大海退回去了,很快地退回去了。沙滩上有很多很多的鱼!”村长卡萨雷走出门外望向大海,海洋远远地退去,海滩上全是活蹦乱跳的鱼儿,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收拾着这些“大海的礼物”,没有人注意到,海水已经变成奇怪的深灰色。村长瞪大了眼睛:“通…  相似文献   

20.
流浪主题是古今中外的普遍话题,无论何种意义的流浪,家园意识、怀乡感伤都是流浪者的普遍情愫。作为精神的流浪者,托马斯·沃尔夫的生活一直"在路上",因此,他对故土、对家园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火车是沃尔夫作品中最持久的意象,通过对沃尔夫作品中火车喻意和人物对家园的不同理解的分析,可以体察作者固有的流浪的精神气质和矛盾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