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组人分别沿公路步行前往一个从未去过的村庄。第一组:实验者不告诉实验对象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只要求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第二组:实验者只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目的地有40公里。第三组:实验者不仅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还让他们知道路边每隔1公里就有一块里程显示牌。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人越走情绪越低落,大部分人难以坚持到底;第二组人走到一半后开始叫苦,最后只有一部分人到达终点;而第三组人一直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大多走到了目的地。一个简单的实验,把目标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演绎得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2.
苇笛 《内蒙古教育》2007,(9X):38-38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步行到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庄。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具体的路程,他们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到路边再也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越低落,最后到达目的地的人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3.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相似文献   

4.
刘振龙 《学习之友》2010,(10):24-25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想走了;越往前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相似文献   

5.
蒋光宇 《同学少年》2011,(12):38-39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  相似文献   

6.
蒋光宇 《科技文萃》2005,(5):130-131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相似文献   

7.
遥远的村庄     
<正>三组人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分别走向距离他们10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要走多远,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出发两三千米,就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什么时候才能到终点,甚至有人坐在路边不愿前进。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路标,大家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家想知道到底走了多远。  相似文献   

8.
每月作文题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人分成三队,步行到同一个地方。第一队的人不知道目的地,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有人几乎愤怒了,有的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相似文献   

9.
因为目标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  相似文献   

10.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如同一只火中的凤凰,在燃烧中痛苦,又期待着重生的快乐! 在高中语文课改的摸索中,我们且行且思,对暴露出一些问题作出了反思与改进.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 一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作过这么一个实验,将一行人分为三个组去十公里外的目的地。甲组是盲目前进,不给钟表,也不标出里程,刚走出两、三公里就有人抱怨,“走不动啦!”“到底走了多少时间”“到底走了多少路程”“什么时候走得到呢!”越往前走士气越低落。速度越慢,最后溃不成军。乙组只告诉他们距离有10公里,  相似文献   

12.
罗西  心文 《教师博览》2009,(3):29-29
心理学家罗司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罗司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之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方式:对第一组学生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学生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学生只测验而不告知其学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的成绩有迅速的进步;第二组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变化。八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又进行了八周。结果发现,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逐个筛选     
晓雪 《红领巾》2009,(11):44-45
[题目]有一批书分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正好分6本。如果只分给第一组,则平均每人分10本;如果只分给第三组.平均每人分得21小。已知第二组人数控近10人,每组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6,(5):63-64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相似文献   

18.
刘墉 《同学少年》2011,(6):38-39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其中关于反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罗斯(D.Ross)等做过一个很有趣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反馈。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则不告诉其学习结果。如此进行8周后,改换条件,即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了8周。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学生显示出稳步的进步,而第一组与第三组情况则变化很大,即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成绩则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