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语文对话     
我轻声的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的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那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然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那置身事外在浪涛中收获鱼虾满舱是一种美,那放弃安逸舒适而去笑傲霜雪的梅是一种美,那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美。美无处不有,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2.
感受美     
“妈妈,快看,这玩具多漂亮。”这是妹妹眼中的美。“瞧,那女生真靓。”这是表哥眼中的美。“看,那花色多好看。”这是奶奶眼中的美。行李,踏上了感受“美”的旅途。 那我呢?于是,我整好行李,踏上了感受“美”的旅途。列车上,服务员微笑着走过来,友好地问:“您需要点什么?”瞬间,我心一震:多美啊!微笑是美。街上,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到一个衣衫破烂的乞丐前,胖胖的小手中握着一枚闪亮的硬币。“给。”我一惊,多美啊。善良是美。十字路口,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个盲人站在街道旁,不知所措。几个胸系红领巾的…  相似文献   

3.
声韵美是散文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文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散文的音律美、韵律美、神韵美的融合。《听听那冷雨》这篇抒情散文,是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下面就从《听听那冷雨》的音律美、韵律美、  相似文献   

4.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林藜的《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文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之美的散文。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天堂的原因,那就是“一为四郊风物之美,一为特殊的建筑之景观”,这一说明有力地激发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作者在介绍苏州的美时,先用一大段文字详细描绘了苏州街巷、园林所具有的诗情画意。你看,那苏州城里,宽阔的大马路不多,有的是“修长岑静”、“别具韵致”的小街小巷,街坊的美,美在住宅区的园林。在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诗人的名句与苏州的美丽景色融合在一起,“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小楼听春雨”、“深巷卖杏花”,加上“…  相似文献   

6.
美是什么?“美是一滴甘露,它可以滋润你已干涸的心;美是一缕阳光,给你温暖,伴你成长;美是爱的无私奉献,付出爱,得到美。”这是对“美”多好的诠释呀!如果让“美”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也戴上“美”的光环,笔者相信,那一定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而且这些“花朵”会让一切更“美”!因为他们是老师的骄傲,是家长的自豪!他们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由此看来,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有必要让语文课堂“美”上一把。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承华 《教育文汇》2003,(8):40-41,44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这句话颇可玩味,其中玩味处便是那“美”与“悦”的区分。这个区分很重要,它抓住中国艺术审美的实质。“美而不可悦”,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倾向——重“悦”而轻“美”。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美主要是指空间的布置,是协调、匀称,是色彩的和谐、艳丽、漂亮,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8.
美伢:“小新,你又开电视了。”小新:“我又不是要看电视。”美伢:“那你在做什么?”小新:“我在核对报纸上的电视节目表有没有印错。”美伢:“游泳真好。”小新:“美伢,你愈来愈像鱼了。”美伢:“你是说像美人鱼吗?”小新:“不是,你的鱼尾纹愈来愈多了。”美伢:“小新,你看,妹妹考100分,你才考50分。”小新:“我是照你说的话做的。”小新:“我说了什么?”小新:“你说我只要有妹妹的一半就很好了。”小新:“美伢,你说做任何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可以半途而废,对不对?”美伢:“没错。”小新:“那,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9.
邓牛根 《江西教育》2005,(11):22-22
用笔美。书法是线条艺术,这个线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节秦、有变化、有活力、有情感的,因此它很美。书法的线条之所以美,那是用笔的结果。不懂用笔或者不善用笔,书写出来的线条那就不美,所以古人强调“书法以用笔为止”。有人把精于书法说成精研八法,所谓八法即“永”字的八种不同的点画写法,可见用笔美是书法能成为艺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做美?“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美,引入“迷人”景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感知:根据…  相似文献   

12.
谈到“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李延年的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佳人倾国倾城的容貌是一种美;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辛弃疾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照亮黑夜的绚丽烟火也是一种美。其实,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文艺作品的美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美,而现实生活的美是美最基本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叶子的自述     
6月25日 星期日 “叽叽叽……”“树爷爷那是什么声音?”“是小鸟的叫声呀!”“嘀嘀嗒嗒嘀嗒……”“树爷爷那是什么声音啊?”“是春雨姑娘在叫你呢。”我再也忍不住了,拼命往出钻,“啊多美的世界呀!”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文学效果要讲究“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具备这“三美”,才能使学生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40分钟内,才能使他们觉得上英语课是一种“学习快乐”、“学习享受”,进而爱上英语课,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和水平。因此,一节英语课中如果能完全做到融入“三美”,那必然是一堂真正成功的英语课。  相似文献   

15.
【演练金题】生活中的美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一滴雨水、一缕春风,都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⑴可以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色的美;⑵“瞬间”所呈现出的美要写具体,写细致。【思路点拨】虽然是写“瞬间的美”,但在审题时不能过于狭隘,这里的“美”可以是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是一种自然景色之美。不仅要能发现“瞬间”,还要对瞬间发生的事加以分析和挖掘,揭示出“瞬…  相似文献   

16.
“残缺”真的美吗?长久以来,断臂的维纳斯被誉为是美的化身,许多人都习惯于将她的美归结为“残缺美”。因为断臂,所以美丽。简直荒谬!我不相信当维纳斯原先的手臂完美无瑕地被接好时,人们便认为那是丑的化身。维纳斯的美在于她的姿态是人类所能摆出的最美的姿态,在于她的线条流畅,在于她的神韵迷人,而绝对不是她的断臂。假如人们非得视之为美,那也只是上述的美点掩盖了断臂,使人们接受并包容了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我无法想像,所谓的残缺之美,竟然是美的极致,事实上那都是一些所谓“专家”的故作高明。如果维纳斯的美真的在于她的断…  相似文献   

17.
“让‘和平鸽’飞进我们教室”,这是长沙市育才学校在“四美”教育中,采取的一种新颖活泼的形式。他们把“四美”比作红,黄、篮、白四种颜色的和平鸽,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哪个班在某一方面达到了“美”的要求,就让那只和平鸽“飞”进该班教室。对有四只“和平鸽”的优胜班级,由学校发给新风尚小红花;对优秀个人授予“红花少  相似文献   

18.
人类理性语言是呈“递阶秩序”的结构,所谓最高概念都是假定的,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种肯定的方式来回答,那就只能是绝对无或者“真空”。而所谓“中介性”概念,我们通常的解释和定义,其实都是近似值。所谓“是”或者“有”其实都是“不全是”或者“不全有”。表语永远无法和主语相符合或者相一致。此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乃是一种“不知之问”,而像“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等问法,其实是“明知故问”。柏拉图的“美是什么”的命题,其答案就是“美本身”,而几千年来,与其说这种提问是一种误导,还不如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一、展现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 ,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户。”电化教学把美的画面、美的声音、美的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使学生充分欣赏、充分感受 ,切实体会到文字材料所构成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在讲授课文《红烛》时 ,通过运用录音和投影 ,学生们在闻一多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 ,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为他那种献身祖国 ,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红烛 ,那赤诚的红色 ,那流泪的镜头 ,还有红烛那“不问收获 ,但问耕耘”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其诗歌理论主张概括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主张可说是新月诗派建设新格律诗的理论纲领和共同追求的方向。而在这“三美”主张中,音乐美又显然是其理论核心和最根本的要求。朱湘指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陈梦家更从诗是“美的文学”,而且“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这一新诗艺术特质的独特见解出发,强调了音乐美的重要意义。可见,新月诗人是把音乐美作为诗美诸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