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他广  相似文献   

2.
据最新调查发现。世界上读书时间最多的是印度人,平均一周读书10.7个小时.是美国人的2倍。印度人爱读书。记者可是深有体会。记得刚到印度不久,由于不熟悉情况,记者曾多次向一位学者请教。为了表示感谢。记者提出要请他吃饭.他却说:“为什么要出去吃饭呢?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  相似文献   

3.
读书须会意     
马南邨著的《燕山夜话》中有篇文章很赞赏陶渊明对读书的态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作者说:“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 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  相似文献   

4.
王兴忠 《今日教育》2007,(7S):77-77
胡耀邦同志生前酷爱读书.据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叙述,胡耀邦同志认为:“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他在读书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5.
梁昌盛 《山东教育》2010,(11):18-18
刚接新班不久.一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小航.一个外表斯文、眉目清秀的男孩。之所以注意他,是因为他和同龄孩子比有些“另类”:读书。认不准字;写字,写不成个;课堂上,一副心不在焉的眼神,流露出对知识的迷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读书方法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述丰厚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的著名学者.他在欧文诗歌创作、文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他是怎样读书学习的呢?朱自清读书学习有两个特点.第一,他读书极善利用零碎时间....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有两条命,有两个嘴。不读书的人,仅有一条命,一个嘴。读书的人,不但嘴可发言,笔也可以说话。不但生在世上是活着,躺在土里还是活着。因为他的著作,若得流传下去,他的骸骨,纵然化为灰尘.他的文章还能替他宣讲。可见,读书的人的第二个嘴,能永远不烂,第二条命,能永远不死。  相似文献   

8.
张俊 《青年教师》2005,(2):35-3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有个传说。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奥基尼斯.总喜欢坐在木桶里读书——这样能抗干扰。一次,他正在木桶里读书,路过这里的皇上问他:“老人家,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不料他居然连头都没抬,说:“请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是个小学教师。中等个儿,不胖不瘦,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鼻梁,大嘴巴,喜欢穿衬衫。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就能丰富知识。”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爸爸可是一个正宗“的读书迷”。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1.
埃思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工作。埃思的童年记忆里并没有多少父亲的印象,他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并且他不希望这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圣诞节就要到了.他决定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平常女儿们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读书.所以埃思决定为她们写一本书。他想这该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确.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阅读可以使人及时接受信息.获取知识.更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人一生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3.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个织布工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他6岁时在村里办的小学读书。在学习中.道尔顿有一股可贵的韧劲、每当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坚持要把难题解出.为此当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却常常端坐在教室里埋头解题。道尔顿则读完小学.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农活的空隙,还坚持自学、他12岁时当上了村子里的教师.15岁时开始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里当助理教师.后来当了校长、在这所学校里.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发愤读书.并结识了盲人学者约翰·果夫(JohnGough…  相似文献   

14.
鼓励贵似金     
王守玉 《湖北教育》2005,(11):61-61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二(1)班班主任,学生王飞特别引人注目.个子不高.身体臃肿.过早的“发福”,体重180斤,走起路来特别吃力,腿好似铅块抬不动.他看到人总是傻乎乎的笑.一副十足的“傻呆”相。初一素质测试,他语18分,数学8分,英语0分.他整天不读书,不学习.不做作业.老师见了他就直摇头,直叹息.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林语堂,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 林语堂爱书,也爱读书。他一直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作文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没有不重视读书的。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朋友,甚至于我们自己读了不少的书,可是作文能力仍没有得到提高,或者提高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来谈一谈读书和写作的关系,正确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下如有神”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伍振 《当代职校生》2007,(10):25-26
遥想当年职校读书时,室友来自本市各个乡镇.甚至还有邻县的,大家一起吃喝拉撒睡,暴笑事件自然层出不穷—— 因为小A比较有钱,在外面租了房子,不经常回来,宿舍管理员都不太认识他。高一上学期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他搬回来住,为的是临时抱一下佛脚。没想他背个包一进宿舍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周锐 《小火炬》2010,(7):10-11
吕布从小不读书.把读书的时间都花在练武上了。所以他就比从小读书的那些人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19.
先说第一个人。他叫张朝南,乡村教师,朴实敦厚.典型的山里汉子。他有太多的事迹可以让那一方人永远铭记.为了二十几个学生能顺利上学读书,他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住在学校里.苦苦地支撑着几个村唯一的小学。作为一个极贫困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他的工资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20.
谈到读书,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讲过一段经典的话,他在回答研究生所提关于读书问题时说:"一个猎人到森林中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只知道积累知识,而不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如猎人只带干粮而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杆猎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