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只要他没有夭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暮年——如果他活到老的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百年前,恩格斯站在马克思墓前,用下面的词句结束他的历史性的讲话:“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七年之后,1890年,恩格  相似文献   

2.
在如何评价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作为依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为彻底,马克思从来也没有说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那些认为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的人其实是误解了马克思的话.还有人指出,之所以对马克思的话产生误解,是因为翻译出了问题.最后这种意见针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7卷<评基佐<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自理论上拨乱反正以来,国内发表了不少关于研究不断革命论的文章。但是,在《马恩全集》中关于“不断革命”这一术语出现了多少次,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超过10处,其中只有4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不断革命”理论(见198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98页),有的说,《马恩全集》中属于马克思个人使用“不断革命”这个术语的仅一段话(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第25  相似文献   

4.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第二册对这句话的译文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受贿赂秦国的国家的连累而灭亡。(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中华页活文选》(五)和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话:“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该句中的“佳节大典”究竟是指中国的,还是指外国的?各类资料上说法不一,令人莫衷一是。现在,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同仁。该句是作者论述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时谈及的,就语境言,笔者认为“佳节大典”当指外国的,原因如次:首先,就“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而言,“磕头贺喜”承前省略了主语“他们”,即“磕头贺喜”  相似文献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行诗,在小学语文第12册《基础训练7》中,参考注释为  相似文献   

7.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的一篇寓言,编者拟其题目为《塞翁失马》。节选的文段为: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二十一课《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许多资料都把它翻译为“起义军一时不能取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驻陈县”,如果仔细分析这句话,对于这样的理解,我不敢苟同。其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学科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着不少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其中,位于一个句子的结尾表示时间、处所、方式等的“介词短语”究竟做补语还是宾语,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看法,直到现在也没有一种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固定的结论。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一些例句的分析,结合动词、介词的不同性质、语音的停顿、音节的多少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句子,做出不同的分析,试图对位于句尾的“介词短语”究竟应该划分为补语还是宾语,做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陈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价值迷乱的时代,丛林原则大行其道;在文学荒芜的时代,《狼图腾》获得了成功。然而,这部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不是有效的经验,而是严重的问题:它的价值观是有害的,它的文学价值是可疑的。本文从道德、认知和美学层面解剖了包含在这部作品中的病象和问题,以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考察和批判令人担忧的“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享寿88岁高龄的艾芜在六十多年的文字生涯中所写书信不会只有《艾芜全集》“书信”卷收录的459封,本文从老旧的期刊和近一二十年的书刊中爬梳出艾芜1930年代、1940年代和艾芜晚年的书信多封,证实进一步搜集《艾芜全集》“书信”集之外的艾芜书信的可能是存在的。尚未“弄清楚”的艾芜书信受信人、缺失了的年份或月份、日子,只要肯下功夫,也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地把所存疑问“弄清楚”的。  相似文献   

12.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俞大絪主编的《英语》第五册(第三版修订本)第七课(SevetaHome Di scipline)中,编者将…the hens had begun to sit 解释为“母鸡开始歙窝”(见课本P86注释21)。笔者认为这种译法欠妥,有悖于句子的原意,谨在此提出就教于编者。我们先看一下在汉语中“歇窝”与“伏窝”的区别。查《辞海》,“歇”意为“休息”;“歇窝”就是 stop Laying eggs for a rest(母鸡歇窝一般是在冬季);“伏”即  相似文献   

13.
题解题目《“友谊”,还是侵略?》是选择疑问句。“友谊”加引号起引用和否定作用,句中的逗号停顿能给人以深思的机会,末尾的问号实际是不疑而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就使“友谊”和“侵略”这一对立概念更加醒目,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立场、观点。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我们认清美帝、苏修妄图争霸世界的侵略本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氏将伐颛臾》文题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词语“伐”,由于可诠释为“攻打”,所以一般研究文章(包括与新版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理解本文主题时,往往认为该文的主题是孔子用以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不义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下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政治主张。其实,仔细研读并认真探究,我们便不难看出这种说法是望文生义的,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2019年6月第1版)“寓言四则”中,收录《吕氏春秋》中的一则故事——“穿井得一人”。此文注明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但遍索中华书局出版的该书,却并没有2012年版的《吕氏春秋》。笔者所见,中华书局有2011年出版的《吕氏春秋》,由陆玖译注,收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另有2007年出版的《吕氏春秋》,但只是一个节选本,由张双棣等人译注,收入“中华经典藏书”。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对《共产党宣言》(以下或简称《宣言》)第一句话的中译文,一直就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论。这句话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为什么开宗明义把共产主义说成令人恐惧的"幽灵"?编译局的翻译正确吗?一、马克思恩格斯原文的原意翻译的首要原则是以原始语言为底本;同样,考察一种中译文是否确切,也要首先以它所依据的原始语言为标准。《共产党宣言》用德文写成,因此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高中文言文《促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时,借助互联网搜索查看该文的翻译,我们会发现在翻译文中"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一段话时,"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一句的主语有的认为是"抚军",有的认为是"宰"。如:在"百度百科"中《促织》的"注解注释"第70条这样解释:"又嘱学使:又嘱,是抚军嘱。学使,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据此解释,上面一段话应翻译为"皇帝更加高兴,便下诏赏给抚军好马和衣缎。抚军不忘这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去成名的里正差役。(抚军)又嘱咐主考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二、三、四卷已相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对郭沫若原著中某些史料引用及立论明显错讹之处,作了注释,说明郭说之不确。这些都表现了编者注释时严谨的态度,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很有好处。但编者注释时亦有疏忽之处。如《郭沫苦全集》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10 7页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引课文中的“人民”肯定错了 ,大错特错 ,将“公民”错成了“人民”。195 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三章的标题就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 1982年宪法的第二章标题仍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第三章调整到第二章 ,更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视的程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国家法律明确加以规定 ,但在这些法律中 ,宪法是处于国家根本法的地位 ,是国家所有法律制订的根据 ,那么…  相似文献   

20.
以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用法为代表的一类修辞,疑乎借代与借喻之间。作者认为,根据修辞构成、修辞本体与客体间的关系、修辞形式转换的内在规律来看,应是借喻而非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