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包"教育政策是国家专门针对西藏制定的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1985年起,国家对西藏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从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西藏第九次提高教育"三包"标准,并对学生资助政策作了相应调整。除了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西藏农牧民子女的补助标准和"三包"标准提高到2000元外,就读高中的农牧民子女此次也被纳入教育"三包"范围。学前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城镇困难家庭子女首次开始享受每年  相似文献   

2.
《西藏教育》2011,(3):64-64
2011年2月2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西藏从2011年1月1日开始,第九次提高教育“三包”标准,并对学生资助政策作了相应调整。除了西藏学前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的补助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的“三包”标准有所提高外,就读高中的农牧民子女此次也被纳入教育“三包”范围。  相似文献   

3.
鉴于西藏及西藏教育的特殊性,中央政府对西藏教育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均予以高度倾斜。1985年开始,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入学实行"三包"政策,该政策实行20多年后,部分农牧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支付能力仍然存在问题。本文拟以一位农牧区贫困生为个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施行“三包”免费教育政策。本研究探讨在免费教育的政策下,西藏牧区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普六”教育的状况到底如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到牧区的某一乡中心小学,使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学校的日常生活。研究发现,小学的教育质量值得检讨。牧民对学校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观和态度,当这种功利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由此,我们还得反思学校教育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近日决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在现行政策范围内定额调整西藏学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至高中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三包"及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政策标准。据了解,这是西藏第13次提高"三包"政策标准。此次具体办法是: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生每学年定额提高200元,gO--类区每生每学年达到2600元、三类区每生每学年达到2700元、四类区及边境县每生每学年达到2880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藏"三包"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从对象、标准、开支范围、执行体系、日常管理及监督检查等方面概括了"三包"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这一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硕果累累。西藏基础教育办学成效显著,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三包"政策与标准。西藏基础教育由于地缘环境与历史进程的原因,目前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在发现与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包括促进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牧区试点工作;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扩展多元文化教育维度;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与师资力量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等,以此促进基础教育并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8.
文涛 《成才之路》2009,(36):I0033-I0033
近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范围内再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这是继1988年第一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以来,第八次提高经费标准。  相似文献   

9.
《西藏教育》2009,(12):48-48
近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范围内再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这是继1988年第一次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以来,第8次提高经费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不仅没有缓解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反而导致受教育者负担加重、农民对教育的负担加重等不良后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对“多渠道筹资”在义务教育阶段适用性的反思。本文试从义务教育所独有的特性与含义,以及多渠道筹资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所带来的隐患作些剖析,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西藏教育》2011,(4):63-63
"三包"政策是中央给予我区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我区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我区"三包"经费标准经历了数次提高,2011年将提高到2000元,"十二五"末期将达到3000元,边境地区学生补助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一费制"政策失真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教学与管理》2005,(11):13-15
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国家于2001年开始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试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一费制”政策试行几年来,基本上达到了政策制定的目的,得到了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拥护。为此,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要求2004年秋季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但在“一费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政策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必然选择,然而目前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多方面问题和挑战,因此,促进“两免一补”政策顺利实施和稳定发展就要从资金投入、教育立法和行政监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优质与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精神内核。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仍普遍存在。多年来,各地区开展了多种措施缩小校际差异,改善教育环境,促进良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内外负担明显减轻,教育重新回归到学校这个“主阵地”。限制校外学科培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供延时服务、教师轮岗等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但在“双减”的初期,这些做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双减”政策逐步深入的关键时期,应实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配套措施,通过促进教育分配公平、提高师资水平、缩小校际差异等方式,不断巩固“双减”成果,使“双减”政策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从义务教育投资政策演变看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确定“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义务教育投资政策经历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演变.对这一过程的回顾与思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择校到鼓励择校。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是推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政策转向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择校政策的实质就是试图借用市场手段来实现改革的目标。目前,公众与研究人员对择校政策的态度褒贬不一。就我国国情而言,近年内不宜推行择校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我国的“双减”政策面临的若干问题,发现前期出台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心理负担的“减负”政策与理想化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越减越负”“素质”教育过度以及“想减不敢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以及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具体过程,深入剖析前期素质教育“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如考核方式不当、违背目标群体成长规律、背离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以及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提出要重视“双减”政策的过程考核、遵循目标群体的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双减”政策环境以及统一“双减”政策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央政府、教育部围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教育工作要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新的一年来临,对2006年的教育政策进行回顾和梳理很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否顺利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成为社会及政府极为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两为主”政策的颁布是政府致力于解决此问题的有力举措。落实“两为主”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除了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落实教育免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以及积极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外,还应在教育领域率先全面破除户籍壁垒,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拨付责任,加强流入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正确引导对农民工的尊重与认同,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并没有有效缓解义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并促进义务教育健康的发展,却伴随受教育者负担加重、农民对教育的负担加重、地区间义务教育不平衡加剧等不良后果,这就引起我们对“多渠道筹资”在义务教育阶段适用性的反思,本文试从义务教育所独有的特性与含义,以及多渠道筹资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适切性和所带来的隐患等方面进行剖析,供政策决策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