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永利  李明 《寻根》2021,(2):113-119
清代以来,豫西北地区济源、沁阳一带流传着一种具有巫觋色彩的民间信仰"花堂道"。其组织由几个人为核心成员,但整个组织较为松散。他们在禳灾祈福时,依据自己整理的科仪经书,举行一定的仪式。随着群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普及,“花堂道”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能独立承担禳灾祈福仪式的传人越来越少,仅仅在某些习俗中存有一些影子。  相似文献   

2.
远古先民的许多生活景象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连古代文献中也难觅其踪迹。然而通过对凝结了先民文化观念的古文字的寻根问源,我们常会发现或许已被历史遗忘的先民的生活瞬间。本文拟从“冕”字入手,考察汉民族先民兽角崇拜及其发展特点。冕——兽角崇拜的物化凝...  相似文献   

3.
从“圆觉经变”石刻造像论宋代四川民间佛教的信仰特征向世山由于历代史志撰修者和近现代专家的忽略和轻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的记述和分析都非常缺乏,而从石刻造像研究这方面的构成情况与特征,却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可弥补目前对石刻造像仅从艺术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车”到“轿”□孙顺霖我国古代的一般代步工具是车马。轿,作为特殊的代步工具产生较车为晚,从代步工具到最后发展成为显贵等级的标志更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古代人靠双足走路、双肩负重,而到黄帝时已知作车。《事物原会...  相似文献   

5.
从广柔石纽的神圣禁地的林野,到都广之野的建木,都可以看出古蜀人盛行着圣树崇拜.最初作为蜀人圣树崇拜产物的建木,后来突破巴蜀文化的局限,融合进华夏文化中,和扶桑、若木一起,成为支撑华夏文化圣树崇拜体系最重要的三根支柱.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和昆仑本是一地,它们都是古蜀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神话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雷颐 《寻根》2000,(2):56-6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经过了三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后,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实在过于急剧,当只是发展经济的洋务运动在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历史使命面前踟躅不前时,必然要被一种新  相似文献   

7.
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所必需的神像画。最近,成都发现了一大批明清时代的水陆画。其内容题材极其丰富,为研究明清以来四川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以清末的一组《十殿冥王图》为史料,依据佛道经籍所载,对图中的主要内容、神真、图像加以分析,以此了解四川地区民间的十王信仰。  相似文献   

8.
从“一角仙人”到“月明和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對宗教來說,男女交合是否妨礙修持,常常成為一個重大問題。人所共知,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佛教(特別是漢化佛教)的出家五眾,還有,如道教的全真教男女道士,都是終生禁慾的。他們的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媒体电视节目,以表演、选秀、摆酷为主,能够与"美国之声"这样的节目媲美的,实在不多,这档节目融表演、点评、选秀、观众参与为一体,在声歌炫舞的看台上,撩拨起观众的情绪,使你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尖叫、哭泣、呐喊、欢语……  相似文献   

10.
1851年一场展示国力及工业生产力的国际盛会,在华丽的“水晶宫”揭开序幕,,这场象征维多利亚时期重要里程碑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也称万国博览会),被英国人自豪地称为“伟大的博览会”,却因粗陋的设计质感,引发政府与学术界一连串的检讨声浪。自此,痛定思痛的英国将审美教育及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升为国策高度:在教育上,加强公立学校的图画课教学,让国民普遍拥有审美能力与从事工业生产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8,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  相似文献   

12.
魏淑民 《寻根》2012,(3):93-97
问题的源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词语,言及于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毛选中的同名经典名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97~108页)。文中高瞻远瞩的乐观主义情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刻理论剖析,不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同化了我们的语言和思维系统,让人将“星火燎原”一词与暂时弱小但前途光明的新生事物建立起条件反射般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天地和合,万物共生,“和合”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精神,在此影响下“和合神”信仰在民间诞生。“和合神”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尊崇,其家族庞大:一是宋时信仰广泛的万回;二是僧人寒山、拾得;三是信仰范围较小的“和合神”,如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和丈夫冯宝,《和合宝卷》中的路遥和马力;四是神话传说或道教文献中的“和合神将”。其信仰内涵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有家人团圆、姻缘美满、发财利市等方面。至雍正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和合神”受到官方认可,定于一尊。这四类“和合神”身份虽复杂多样,但都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来回转换,最后由民间神祇上升为官方正神。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元10世纪末,墨西哥来自北方的战斗民族——托尔德加·齐齐美加族开创了政治统一的新时代。他们将先进民族的文明与战士精神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尤以祭祀文化为典型。1.战士像在托尔德加文明中,战士具有极高的统治地位。图为戴着巨大头饰与胸饰的浅浮雕战士像。他手中握有圆盾与标枪,羽毛做成的头饰中央有雨神的脸,显示雨神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1960年代到80年代,林风眠女性人物画的内容从含蓄表达欲望、投射个人情感、曲折表达美学理想的古装仕女,转为马蒂斯风格的直接以感官形式表达欲望的裸女画。一方面,社会背景、社会风气的转变,造成个人情绪、艺术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两种图画也蕴含着对于女性空间的不同建构方式,承载着林风眠尝试融汇东西文化艺术的探索,体现着他参照西方艺术对东方特质进行的反观和重建。  相似文献   

16.
从“缠足”到“天足”:女子的解放岳珑女子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了900余年,给女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随着中国的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缠足恶习至民国初年才真正得以寿终正寝。一、缠足之始与女子之苦女子缠足习俗,追溯其原,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地势和天气因素,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火灾高发频发的城市。清代重庆火灾防控机制经历了从官方主导到官民合办的演变过程,且官民合办还经历了从水会局到水会公所的变化过程。与火灾防控机制演变同步的是清代重庆的火灾防控设备也有了提升。但从有清一代的经验来看,重庆火灾防控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相似文献   

20.
在国人印象中,英文“Art Museum”是美术馆,“Art Gallery”是画廊;美术馆大,画廊小;美术馆的经营属非营利性质,画廊则往往以出售艺术品的商业行为营利。其实,二者的界线并非如此地泾渭分明。在美国,上述认知已有商榷余地,而在英联邦地区,“Gallery”则可直接等同Museum的规模;伦敦的国家画廊、泰特画廊,其水;隹与世界一流美术馆不相上下;加拿大很多城市重要的展览馆,也以Gallery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