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9月,郑振铎因为对商务印书馆资方王云五深为不满,也因为他希望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研究与写作,遂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商务,到北平燕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任文学教授。他一到北平,就被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出版的《文学月刊》聘为顾问。他在编辑工作上悉心作了指导,还在上面发表了他公开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惨杀和迫害致死的共产党人胡也频、恽雨棠、杨贤江。接着,他又参与创刊和编辑了燕京大学国文学会主办的《文学年报》,任该刊顾问,创刊号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2.
四、清华大学历史系不甘落后出手抢救1929年8月,蒋廷黻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之职。蒋氏不仅将他新的史学理念带入清华,而且乘罗家伦校长高度治理整顿清华的东风,将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清华大学校友陈省身教授在其80岁生曰时,就收到了母校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1991年5月,陈省身教授回国访问,适逢5月19日是他80岁生日。在祝贺会上各方宾客都赠送了礼物,唯有清华大学的礼品独树一帜——一份保  相似文献   

4.
正黄万里: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因反对三门峡工程成为清华大学三大右派之一,后被称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丁玉隽: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小女儿,黄先生的妻子,早年留学日本,后就职于清华大学。我的丈夫黄万里1911年生于上海,他是民主人士黄炎培第三子,193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4年赴美,相继在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伊利诺大学学习,1937年春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5.
《读书》杂志1981年第4期,有一篇雷梦水同志写的《朱自清先生买书记》。看了以后,很有感触。雷梦水同志解放以前在北平琉璃厂的通学斋古书店工作,为了向各大学兜售书籍,每周都要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去几次。有一次他扶着书来到清华大学,遇见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翻看书的时候随手挑出一本问他: “这书是干什么用的?”“这书的作家是哪一朝代人?”“这个作家还写过哪些书?”这本书有几个版本?哪个本子  相似文献   

6.
清华90周年,海峡两岸同庆。2001年4月26日,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抵达北京,参加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新竹清华排球队随同前来,他们将和北京清华的学生举行一场友谊赛。为配合北京清华4月29日的庆典活动,台湾清华的庆典特意提前了一星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往参加。他带去的是一支篮球队。4月27日,台湾团参观清华校园。高  相似文献   

7.
最早知道张奚若这个名字,因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出者. 张奚若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大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暨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1949年之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30年代,刘文典是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学者.1929年他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并在北大兼课.解放以后,他被聘云南大学,三尺讲台上,躬耕到老.有一次,学生向他讨教:如何写好文章?他信口说:"只须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正>陈鹤琴,浙江上虞县人,我国著名的民族教育家、学前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尽管出身贫寒,但是他非常好学、勤奋、努力上进。1914年8月陈先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与陶行知先生一起考取了由政府出资到美国留学五年的大好机会。经过陈先生的不懈努力,1919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在这五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档案馆保存着一批早期国家领导人关心、关怀清华大学的珍贵档案,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其中以周恩来总理最多.周总理曾先后八次在百忙之中来清华大学视察,对清华的发展、清华人的成长等多方面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他的亲切关怀,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相似文献   

11.
常风与书评     
常风(1910-2002),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时曾师从吴宓、叶公超、陈寅恪等名家。他喜爱书评,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书评家。1949年以前他有两本书评专集:《弃馀集》和《窥天集》。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逝水集》,书中除纳入了原《弃馀集》的内容外,新增加了《逝水  相似文献   

12.
乔申颖 《今传媒》2003,(2):32-36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报人,他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应清华大学邀请,出任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他采写和策划的许多报道受到中央领导和普通百姓的一致肯定和喜爱。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满意的报道效果水乳交融是他的新闻实践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英若诚74岁的一生是从艺的一生,可以说,戏剧犹如他的生命,与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如果从1947年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读书时,参加业余的“骆驼剧团”,登台演出《保尔·莫莱尔》《春风化雨》等剧目时算起,英老已经有整整60年的舞台生涯史,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家在福建省福清市的陈以强是半个世纪前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陈以强从清华大学调整到北京政法学院(即今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1954年毕业。由于家庭出身问题,他没有对口分配到法律部门,而是被安排到了沈阳市民政局搞救济工作。陈以强毫无怨言,怀揣一颗报国心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业余时间,爱好文学的他写新闻报道,写诗歌、小说,青春勃发出的激情伴随工作的快乐和建设新中国的自豪流淌在字里行间,发表在报刊上。积极向上,浑身都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当时陈以强们最突出的表现,可是一副赤胆忠心也有被利用、甚…  相似文献   

15.
1912年.14岁的闻一多考上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时,父母为他订了婚。对象名叫高孝贞,1903年出生在一个宫宦家庭,和闻家还是姨表亲。闻一多考取清华后,高孝贞的父亲认为这孩子有出息,便主动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亲上加亲。又是门当户对,闻一多的父母欣然同意,  相似文献   

16.
曾维康 《今传媒》2010,(4):10-13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彬教授应笔者之约,就其《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说,该书的写作"其实是无心插柳"。2001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杭迅 《航空档案》2005,(3):82-84
程宝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37—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里,有一位年轻英俊而谦和的学长给我印象颇深,他就是徐舜寿。他20岁毕业于清华大学,22岁毕业于中大研究班,学习成绩一贯优秀。  相似文献   

18.
知青梁晓声     
正谦和、礼让是我与梁晓声历次交往中旁观到的核心质素。本质上,梁晓声是个歌者。我在清华大学前后整整十年,与梁晓声先生并不相识,尽管他所在的北京语言大学与清华大学同属"五道口学院群",仅几条街之隔。真正与梁晓声发生关联是在我创立"红人馆"品牌之时,我那时操作了梁晓声当时的新长篇《政协委员》和筹划中的《梁晓声全集》——由于种种原因,"全集"只出到《伊人,伊人》《欲说》两卷。我离开漫友前,才从电话中听梁晓声说他不好意思问我,因为长期没见后续作品面市,他"以为"漫友不打算出版了,  相似文献   

19.
<正>梅贻琦,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对清华大学办学道路的研究。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办学实践,梅贻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通识教育"思想"、大师论"教育思想以及"教授治校"教育思想。通过对梅贻琦  相似文献   

20.
王晓莉 《湖北档案》2014,(12):40-41
翁文灏是浙江鄞县人,早年留学比利时,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到清华大学地质系任教,并一度代理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战时生产局局长.在这期间,他为工厂由东部搬迁到内地和西部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他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