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落后原因、道路的探索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并用以指导现实的革命斗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问题,为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史学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是五四以后学术上的重大进展。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包括中国经济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生活,勾勒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作出开创性的努力;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阐释近代经济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近代经济与封建势力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非自然性的特征,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李大钊还将经济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奠定中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现实的传统作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努力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将回答现实政治问题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它在强化科学性的同时,发扬关注现实政治的传统,通过揭示近代中国的历史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发挥了资政育人作用.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良学术传统,是今天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继续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各种中国近代史学科理论体系均不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全貌和体现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建构科学严密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世界历史”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6.
张海鹏先生的新著《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选编了他自1978年以来所写的24篇学术论文,可以说是作者在新时期孜孜不倦探索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心血的结晶。该书观点鲜明,理论性强,命题多有针对性,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成果。所收文章,既有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独立与现代化这两个重大主题的集中论述,也有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剖析、探讨。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不同前人的独到见解,“道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心路历程。”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尤其是在历史研究领域更显卓著。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一步去探讨、研究历史。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境界,开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先河.同时在史料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近代通史》由张海鹏先生主编、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编纂。这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第一部完整的通史著作,造端宏大,体系鲜明,贯通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约110年的历史,篇幅达550万字之巨。全书共10卷: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我想谈谈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发表了一些意见,与以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有较大的差距。有些文章认为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