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运用回忆的写法,详细记  相似文献   

2.
<正>一、把握时间线,开启回忆之门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生:《十六年前的回忆》。师:是谁回忆谁?生:李星华回忆李大钊。师:请把李大钊这个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下面。(生写)请读一读这个字——生:钊(zhāo)。师:我们一起响亮地呼唤他的名字。生:李大钊。师:《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父亲逝世后第十六年写的。要了解李大钊这样一个人物,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出示预习情况统计表)这是老师从同学们的预习单上收集到的生字,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字比较难读。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3.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运用回忆的写法,详细记叙了父亲李大钊1927年被捕前从容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和法庭上镇定沉着的不凡表现,歌颂了他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的全日制小学实验课本《语文》第九册中有一篇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文,其内容是李大钊的子女回忆十六年前其父亲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并杀害的情形。我每次读后都觉得文章题目与内容不符,不如把题目改为《回忆十六年前的往事》,这样表述得更清楚明白一些。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本组安排有三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两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夜莺的歌声》,阅读课文一篇《梅花魂》。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_的第十七课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为此文的题目与内容互相矛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回忆”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回想,想(以前的事)。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根据课文的题目和写作时间,课文内容应是“1927年回忆的发生在1927年以前的事”。可是课文是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作,回忆了父亲在1927年4月是怎样被捕、遇难的。很明显,课文的题目与内容是互相矛盾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公开课上,我观摩了六年级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展示,其中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表读书感悟,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诸如“你的答案很好”“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加油,试一试是可以的”等话语都从老师的口中自然而然发出,课堂上学习氛围轻松快乐。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蒲苇纫如丝”的“纫”字注文只一个“结”字。此注不确。请看以下三家对“纫如丝”之“纫”的注解: ①纫,通“韧”,柔而坚固。(吉林大学韩峥嵘主编《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②纫,同“韧”,柔软而坚固(季镇淮等注《历代诗歌选》) ③纫,同“韧”。用蒲草比喻柔软而坚韧。(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习作中,偏题、离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文题目,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审题能力。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标题简练且耐人寻思。“十六年”既点明李大钊遇难的时间,又揭示本文的写作时间。这一课以“回忆”为题眼,  相似文献   

10.
老前辈叶圣陶先生不仅从事过十余年的语文教学,而且终身关心着这项事业,经常深入第一线亲自听课评课,比如听了北京市赵老师上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并以书信的形式谈了听课意见,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启示之一是听课要充分肯定教者的优点,充满热情地给予鼓励。叶老肯定赵老师上课“讲说不多,随时启发学生思考,评学生之答案,有鼓励,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编排在六下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语文要素包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能够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教学中,只有抓住了叙事性作品的表达顺序,理清了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两处写了李大钊“瞅了瞅”、“望了望”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的情景。虽然“瞅了瞅”、“望了望”都有“看”的意思,都是对李大钊眼神的描写,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实录一、审读课题,铺垫背景1.结合回忆,初识人物师:(课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师:(在“回忆”下面画上三角符号)注意看!你们知道该怎么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课题,将“回忆”读成重音。)  相似文献   

14.
长文短教,早有人提及。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课文在1500字以上,一般来讲就可以视作长文。长文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比例占30%左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共21篇课文中,就有《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卡》等5篇长文。  相似文献   

15.
本组课文的重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前后照应”的训练。掌握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才能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人读后对所写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更深刻。重点讲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忌日所作。课  相似文献   

16.
同步描写就是在描写主要人物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物进行描写,从而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一、写工友的坚贞不屈李大钊家的工友叫阎振三,一天早晨,他“上街买东西”时,被敌人抓走。当军阀指着李大钊要他相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中,带“刂”的生字较多,如“刑、钊、制、剧、创”,它们大都代表了一种力度,一种精神,这正好与本文的思想吻合。所以,在学完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进行“刂”的书法指导,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明白在写字之前,要先读帖,明确读帖的重要性;二是掌握“刂”及带“刂”的字的书写方法,并且掌握这类字的思想内涵。在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前提下,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历史,渗透真诚、严肃地对待汉字的思想,并且通过书写,感受汉字独特的神韵,热爱汉字,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概括段落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段落大意。段落大意应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即主要“写了什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三段  相似文献   

19.
师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同学们会想一些什么问题 ?生 :“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生 :是谁写的回忆 ?回忆了些什么 ?生 :都十六年了 ,为什么还要回忆 ?……师 :(把学生们提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右边 )以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在课文或其他参考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课文 ,查找有关资料 ,同桌相互交流 )师 :(大约过了10分钟 )好了。现在 ,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学习和互相讨…  相似文献   

20.
《学术名家访谈录》和《赵文化与华夏文明》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名家访谈录》收入了16位中国当今顶尖学者访谈录和思想研究文章57篇。91岁高龄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欣然为本书题诗一首。《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收入了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庞朴先生等专家学者文章43篇。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寓意深长地借《史记&#183;赵世家》语为该书题词。这两部书稿选自于《邯郸学院学报》“学术名家研究”和“赵文化研究”两个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