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若干年后,当我们开始以关键词的形式总结过往的每一年的时候,可能没有哪一年能像2013年这样配得起"青春"这个词。上半年,国产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几乎都贡献给了"青春文艺范儿"。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中国合伙人》再到《小时代1》,一股全民"致青春"的浪潮愈演愈烈。毋庸置疑,像这样既赚噱头又挣金钱的青春文学及其衍生品已经成为了当下文化市场的"必需品"。然而,当"青春"变成一门生意,不知消费的究竟是我们珍贵的回忆与情感,还是一个物质时代集体的狂欢?  相似文献   

2.
辛夷坞,女,广西南宁人,2007年至今创作"暖伤青春"系列情感小说——《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其作品大多被影视公司签约改编拍摄。作为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辛夷坞对"青春"可谓情有独钟。有人说,青春是不知所以的凄凉与忧伤,连快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切的不自知,等到过了青春,才知道这等待与徘徊,不过是等待着过了青春;还有人说,青春是泪,是不断地扑向,扑向,扑向着的恋情。青春仿佛有过不完的岁月,等到过了青春,才知道只能扑向空中,只剩那一声:啊,青春!"青春是一个昂贵的梦",在这个梦中,我们会哭,会笑,会跌倒,会抑郁,会愤怒,会无  相似文献   

3.
约几个朋友去看《致青春》.影院大厅里爆满了小孩子,莫非都来前瞻"青春"?中国的社会都浮躁成这样了,小孩子怎会有这么深沉的基因呢.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事情,都是冲着《钢铁侠3》而来.排队购票时,前面有两个小学生,问他们看什么电影,当然是"钢铁侠",再问为什么不看"青春",小学生曰:"不知道."四顾观影人,两个群体分明,孩子的归孩子,青春的归青春.如我一样的"50后",寥寥又寥寥.  相似文献   

4.
5月4日,一个青春的节日。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十届《五月的鲜花》演出。满台的朝气,满台的生动,满台的青春。我早已白发苍苍,但一首首老歌,一段段新舞,又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而且找到了火红岁月的感觉。那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河北传媒学院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承办的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式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莫言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莫言说起了自己七十年代观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往事,也讲起了前几天自己观看《芳华》的感受。这是两部让莫言落泪的电影,因为观看它们的同时就是在重温自己的青春岁  相似文献   

6.
明兴华 《今日教育》2013,(12):58-60
在这个大人小孩都谈论着“中国梦”的国庆长假,笔者闭门在家,观看了北京卫视《杨澜访谈录》推出的大型校园主题对话节目——“正青春”。所谓“正青春”,一是正值“青春”。栏目组走进北外、清华、北师大、中国传媒、北邮等5所高校,  相似文献   

7.
"娜拉出走"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从鲁迅《伤逝》、杨沫《青春之歌》与苏童《妻妾成群》三部作品看出,中国"娜拉出走"的主题,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轨迹,即从"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到"革命至上主义"的皈依,再到"生存至上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记者日前从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获悉,教育部办公厅、广电总局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印发了《第14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并希望各省根据本地区中小学实际情况,做好组织观看和放映等有关工作。此次推荐的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片目为:《我的法兰西岁月》、《上学路上》、《枪手》、《珍惜青春》、《这个假期特别长》、《来不及爱你》、《秋雨》、《小平,您好》、《邓小平·1928》。(陈晓蓓《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第14批优秀影片@陈晓蓓$《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9.
昆曲《牡丹亭》问世之后,从明代至今为止,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版本。本人主要以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先探究青春版与"旧"版相较之下,在创作(剧情、音乐)方面的创新,进而阐述出青春版《牡丹亭》中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春,可用来形容的词,着实不少。日本导演大岛渚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拍过一部电影,名字叫《青春残酷物语》。这个片名后来被经常引用,"残酷"也一度成了青春的代名词。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虽然有些许的忧伤,但青春的色彩也还可以是很明媚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主人公马小军浑身上下充满了野性和燃烧的激情;在《蓝色大门》里面,一个高中女生的清新淡雅,一个高中男生的开朗乐观,都散发出温馨与纯真的气息;在《十七岁的单车》里面,在《盛夏光年》里面……这些影片里的男女主人公年龄大致与我们相仿,有的和我们一样还生活在校园当中,有的却已过早地踏上了谋生之路,生活可能有所不同,青春的色彩却相差无几,就让我们在以下四部电影那流光溢彩的影像里去触摸青春吧。  相似文献   

11.
每一次观看《死亡诗社》这部电影,都让我感动不已。《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又名春风化雨)是一部经典的校园青春励志片。影片讲述了新老师基丁(John Keating)来到有着传统教育荣誉,以严谨、凝重的风格而著称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任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新书资讯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作者:潘云贵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一句话推荐:理直气壮的年少时光,浸润着最义无反顾的勇敢。经历过痛苦,才知道是自己低估了世界。然而,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首位"90后"冰心奖得主,温暖献礼青春。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波 《师道》2007,(Z1)
红色青春偶像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曾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这让我们对"教师如何教书,学生如何求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很多人看了该剧后,发出这样一个感慨:现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麦单 《高中生》2013,(31):12
在杜侑澎新专辑《心随路远》的歌单页背面,有音乐人及朋友们写的推荐语。金兆钧这样写道:"认识杜侑澎十年,《心随路远》可以让你感受到什么是不会消逝的青春。拒绝沧桑,也许是解读这张专辑的真实密码。"其实,乐坛才是最容易埋没青春的地方。镁光灯下熠熠生辉的英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大浪淘沙的残酷。记得杨嘉松说过,乐坛上大多数歌手都是失败者,  相似文献   

16.
将青春投射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自卑的,不管你是多么骄傲的人,这是由青春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青春是迷惘,青春是恍惚,青春是无尽的忧伤。然而青春又是飞扬的。青春是无限旺盛的精力。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岁,阅读便成了青春的不二选择。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来安县的半塔镇,在那个镇上我度过了二十岁的生日,正是在那个日子,我不知怎么遇到了冰心的作品。那时能拥有的是冰心的《寄小读者》。我并不小了,不是读《寄小读者》的年龄,可是作为文学爱好者,《寄小读者》给了我文学的启蒙。我几乎是怀着虔诚的心,将里面的"通讯一"至"通讯二十九"仔仔细细看个遍。我读书还是非常细的,尤  相似文献   

17.
辛夷坞创作了一系列"暖伤青春"小说,以描写青春为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情感共鸣,受到了广大青年们的关注和喜爱,本文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我在回忆里等你》为例,探讨了辛夷坞小说产生的共鸣效应带来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19.
悠悠我心     
高中语文要学习《诗经》,这其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授课之余,皮皮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同题随笔"--从《诗经》到流行情歌。皮皮老师同时还写了这样一段话送给学生:我想要你们相信,"爱情"的语言其实是美好;我想要你们懂得,"爱情"的心灵其实是相通的;我想要你们明白,"爱情"的体验其实是不能拒绝青春的;其实,我只是想说:爱就是成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在他的"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中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迷失、寻找、回归是贯穿"三部曲"的主题,这其中既有青春本身的伤痛和成长的代价,也有属于那个时代年轻人特有的迷茫,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