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兼收并蓄是其书法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他大胆地将不同的书法范式和书体有机地结合,使其书法艺术得以创造性地表现,《裴将军帖》正是这一艺术探索的典型范例。本文论述了颜真卿这幅字帖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现代视觉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美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各个阶层都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代公主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唐代女性地位的普遍提高,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公主日常就很重视书法学习,加之社会上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皇室重视培养;公主身份尊贵,有较好的客观学习条件,所以唐代的很多公主都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书法家的创作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表面上似乎是在展览机制导向的影响下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而实际上,却是当代书法家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在作品当中最直接最具体的显现,这体现出当代书法家在书法审美追求方面表达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自觉与智性,并构成了促进书法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仕儒的《书法及古诗文阅读》把书法欣赏与古诗文阅读结合起来,主旨明确,立意高远。其书法直朴古拙,给人以自然平淡,返朴归真的美感。此书对研究书法家成才的条件、书法美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兴盛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而且形成了不少书法世家。书法世家在唐代的形成,既与毛笔手工书写的时代大背景相关,又与唐代尚好书法的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书法是唐代士族普遍注重的家学,成为士族保持优良门风的基本要求。唐代书法世家是士族保持家学和门风的结果,以唐前期最为繁盛。唐代中后期,随着士族“衣冠荡析”,门风废替,家学零落,书法世家也渐渐衰落。唐代书法世家承前启后,在笔法传承中发挥了接力作用,他们为法书名品的守护和递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碑志佳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唐代诗歌与书法在发展中具有整体上的同步性;唐人对诗歌和书法的抒情言志作用在理论上已有明确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唐代诗人和书法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了一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卫俊秀先生是当代名驰中外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其书苍劲浑厚,骏利飞动,行如云行鹤翔,草如虎搏马驰。这种刚健而又盘旋曲折的书法与其生活的遭遇和时代的激荡紧密相连;国家民族过去的深重灾难,进步人士的励志图强,个人坎坷悲酸的经历,激励磨炼着他,一经寓之于书,其沉雄崛强恰恰深刻地反映出力图奋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体与书法的美学特征王永明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①。他认为书法的美是由人决定的。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认为:“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 ̄②无疑,人是世间最完美、最健全的生命形体,人体是大千世界中美的荟萃。同时,人又是美...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随着电脑、手机技术的发展,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从政府到个人,从意识形态到实践行动,都能够参与到书法教育、汉字书写当中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让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不在我们手里失传,通过书法教育教学这一平台,把我们祖先这一宝贵财富,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通过书法艺术的阐述,书法史的简介,书法家的故事,名碑、名帖的欣赏与临摹,教师的创作示范、讲授,学生的练习、讨论以及参赛、参展等等过程,可以使书法教育成为促进学生人格、语言、音乐、空间、身体感应、数学和逻辑等方面发展的一个艺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理论满足具象比喻,没有向理性化进一步发展,影响严密的书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及书法审美标准的建构,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其原因在:书法理论限于使用东方思维方式;书法作品被当成玩物,不被当作艺术品对待;观念上过于重视经验,而轻视理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鉴西方的理论分析方法,同时引入新的词汇用语,建构新的书法理论体系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文艺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忽视了书法的实存及其作用,对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的广泛而又深切的联系缺乏关注和探讨。但事实上,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建立了相当普遍而又密切的关系。历史的事实是,能写善书的大小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延安形成了比较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无论是"以文为主"的文人群还是"以文为辅"的书写者,都与书法文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墨迹和心迹之间,发现延安文人的个性世界。延安人包括延安文人不仅将政治文化引向新的境界,而且也将书法文化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的文化追求、文化创造对延安文艺及书法文化的贡献堪称巨大,其所创造的红色书法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芸芸 《阅读》2023,(82):44-47
<正>同学们,我们本期分享的是书法艺术故事。故事与辉煌的唐文化,以及皇帝、宰相、唐三藏等名人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源远流长、闻名世界、光彩夺目,篆(zhuàn)、隶、楷、草、行等书体个个精美绝伦。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唐代大书法家褚(chǔ)遂良的书法世界!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褚遂良的大作《雁塔圣教序》楷书碑便位于寺内大雁塔底层。该碑在历史上被称为“二圣三绝碑”。这“二圣”“三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芸芸 《阅读》2023,(82):44-47
<正>同学们,我们本期分享的是书法艺术故事。故事与辉煌的唐文化,以及皇帝、宰相、唐三藏等名人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源远流长、闻名世界、光彩夺目,篆(zhuàn)、隶、楷、草、行等书体个个精美绝伦。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唐代大书法家褚(chǔ)遂良的书法世界!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褚遂良的大作《雁塔圣教序》楷书碑便位于寺内大雁塔底层。该碑在历史上被称为“二圣三绝碑”。这“二圣”“三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7.
国人之所以把传世书法精品视为隋侯之珠、和氏这壁,是因为书法根柢于老庄哲学及道教。书法各体系的创立,审美规律的发生、发现、发展,创作倾向的嬗变,理论体系的演进,风格、流派的分野都要到老庄哲学或道教中去探求内在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8.
历代不少书法家习惯于酣饮大醉后,一任天机,淋漓挥洒,创作了无数奕奕动人、不可复得的艺术精品。在这里.酒虽不是书法家创造力的源泉,但酒能亢奋精神,诱发无意识,从而形成书艺创作的内驱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师砚农张运成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书法人才,其书艺人品名重乡里。在当前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主旋律和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砚农先生的书道人品,弘扬其爱生如子、深入经典、强调基础,关注修养、全面育人的书法教育思想,对于传承晚清民国以降的书法艺术创作及书法教育理念与方法,承嗣正统、开引后学,为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及大学院校书法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范式,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士君子风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经历了由书写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书法创作的意义尤为重要.文章就从书法创作的特点、方法和准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