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灿 《考试周刊》2014,(18):14-15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揭示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加以分析,即人性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和婚姻的不幸。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阐述了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形象的典型性;其次,分析了酿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最后论述了《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从而说明祥子的悲剧不仅是强者沉沦的悲剧,也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为知名的小说。他用充满同情的笔调描写了旧中国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形象。主人公祥子从乡下来到北京城,一直努力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摆脱悲惨的命运,最后却还是遭到失败,以致彻底堕落。  相似文献   

6.
肖付华 《学语文》2005,(4):54-54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小说深入下层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其主人公祥子是现代文学的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画廊中的著名典型。他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的历程具有人生悲剧、家庭悲剧和心灵悲剧的深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小百科     
《骆驼祥子》(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感人之作!)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姓舒,名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早年由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任教,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在伦敦东方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一生勤奋创作,硕果累累。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主题说明:承受生活之重的人《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老舍作于1936年。作品真实描写了北洋军阀时代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主人公祥子善良纯朴、勤劳刻苦、具有骆驼般的坚韧精…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卡尔维诺曾说,经典是我们常听人说“我在重读”而不是“我在阅读”的那类书。当然,“重读”不是重复性的阅读,而是能够唤起你更深层的思考和审视,从而获得不同的理解和启迪。就像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每读一遍,就会多一些心灵的碰触。《骆驼祥子》是老舍辞职后作为专业作家创作小说的“第一炮”,主人公祥子不仅被残酷的现实剥夺了物质生存条件,更有生活理想被剥夺后的精神堕落。但这个充满悲剧的基层“炮灰”缘何让《骆驼祥子》一炮就打响的呢?  相似文献   

9.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他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的精微观察和深刻认识,着力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使老实、要强、体面、自私的祥子的许多心理活动,在作者的传述和描摹中获得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充分、适当和准确的心理描写是祥子形象塑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河南南阳霍子敬老师的回答: 在《语文世界》220年第2期的“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问到“骆驼祥子”名字的由来,这是一个文学常识问题,中学生应该掌握。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本来是30年代旧中国的一个破产农民,为了生计到城里当了人力车夫。《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就是取自祥子当人力车夫时的一段描写。这时候的他仍只叫“祥子”,还没被叫成“骆驼祥子”。后来祥子被军阀的匪兵抓走,而且千辛万苦挣来的人力车也被抢了去。祥子冒着风险从军营里逃了出来,还牵走了三匹骆驼从…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几乎同时问世。一九三七年,《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还没有连载完,《我这一辈子》就在七月出版的《文学》上诞生了。两部作品都是以城市受苦人为主人公,从不同的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城市贫民生活的图景,它们标志着老舍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把旧社会的巡警做为主人公来描写,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综观建国以来的评论,对《骆驼祥子》赞不绝篇,而对《我这一辈子》却很少置评。尽管《我这一辈子》早已搬上了银幕,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是很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文本中,形容词选择独具特色,形容词形象色彩突出,是其一大特色。本论文通过对《骆驼祥子》文本进行视觉、触觉角度和词语自身形象性分析,来探究老舍词语选择与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新历史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选取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以及莫言先生的《红高粱》中的余占鳌两位男性形象,将其置于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进行对比研究,以求对两位人物形象及两部经典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惊醒了中国人 ,震憾了世界 ,阿Q形象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三十年代初 ,老舍的中篇小说《骆驼祥子》以其主人公祥子的悲剧结局 ,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 ,产生了不寒而栗的恐惧。祥子和阿Q一样 ,成了中国读者熟知的人物。在此 ,我不说阿Q形象怎样典型 ,也不谈祥子形象如何成功 ,只是从自己读作品时产生的一些感受出发对祥子与阿Q作一简单比较。将祥子和阿Q这两个人物形象放在一起会发现 ,在他们身上存在着难以混同…  相似文献   

15.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十八章。这篇文章读起来似乎语言浅显,意思明瞭,有关本文的分析评论也有一些,好象在讲授本篇课文时不存在解释和审美评价上的问题了。其实并不然。在教学中我接触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发现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主要艺术特色,以及两者的互相关系等问题,都有进一步深入考虑的必要。我认为,要把握好长篇小说的节选,首先要把它放在整个长篇中去体会和理解。这篇节选也是这样,由于它是写主人公祥子的一段生活遭遇的,所以首先要把握好祥子整个形象体系的脉络,然后才能明确节选的描写内容表明祥子性格发展到怎  相似文献   

16.
小说《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属于老舍的经典之作。大多数读者都读过小说《骆驼祥子》,但是部分读者并不十分了解老舍的句式运用技巧。本文主要分析了《骆驼祥子》的句式,对《骆驼祥子》中的外位语、插入语、独词句以及变式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围绕主人公祥子合理设置闪要人物是它的主要艺术成就之一。分析祥子的周边人物群,大致可归为施虐和参照系两个大类。每个次要人物各从一个侧面观照和凸现祥子的性格。他们加在一起,又构成了祥子性格赖以生成的客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收集《骆驼祥子》英文翻译的研究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分类综述,总结了《骆驼祥子》英译研究的特点、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对《骆驼祥子》翻译及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伏利平 《今日中学生》2022,(Z3):9-11+79
<正>《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的生活为背景,深刻揭露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为什么说《骆驼祥子》是一个悲剧呢?我们先来一起看看主人公祥子最初的模样——"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  相似文献   

20.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满族人,世居北京,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二四年开始创作。他对城市贫民和小市民的生活非常熟悉。解放前写了不少暴露旧社会黑暗的好作品。《骆驼祥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解放后,他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创作,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著名的剧本。后因受林彪、“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迫害,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不幸逝世。《骆驼祥子》写于一九三五年,是反映旧中国人力车夫艰难困苦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原是个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流浪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靠祖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