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已经成了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语词。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创新教育发表了许多深奥的言论,出版了众多煌煌的巨著,让人感到创新教育既可敬又可畏,似乎离我们的教育现实十分遥远。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几乎时时处处蕴藏着创新的因素,每一位老师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种种创新。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并不神秘,创新教育就在我们身边。为了展示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所进行的种种创新,我刊特意开辟了“创新教育百例”专栏,这个栏目面向全体教师:无论是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还是在课堂教学里,无论是在班级管理中还是在课外活动设计上,只要有所创新,哪怕是一个片断、一个细节,都可以写下来,寄给我们。我们衷心希望老师们能大胆敞开思维,展示自己的创意 !  以下发表的一组文章就是普通老师们的创造,希望这些短文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创新教育百例”字样 )  相似文献   

2.
陈钧 《新疆教育》2013,(12):13-13
教育的发展关乎到国家的发展,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了给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之中。面对很多的新标准,新教材,部分教师会存在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的状态,教学的进展是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和反恩。笔者在经过一定的调查之后,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得出以下的反思结果,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帮助正在努力适应新课改的教师们。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否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直接取决于我国大学之中的创新教育的发展,我国大学中的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而增强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增强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求实精神、奋斗拼搏精神,这就是当前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职业教育开展就业指导的目标、内涵和重点等一系列重大观念和宏观指向基本廓清后,如何在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微观领域和操作层面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必将成为职教工作者们关心的课题,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在实践中催生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命题。 一、提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背景 提出“创新教育”,表达的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即接受“创新教育”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培养人们的创造素质,提高创造能力,使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活动过程。 创…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们,世界各国都在教育上挖掘法力以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形势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培养适应型、应用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造就创新力,需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尽可能消除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因素。我们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在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从繁育目的、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等都给予了全新的设定。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培养创新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最巨大的财富,人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事业单位、一个家庭的最重要的财富。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培养人才,科教兴国是当务之急。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探索体会,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具体性、长远性 从我们化学专业来看,作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发展至关重要."他特别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从事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今天,来自全省各地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代表们,将在这里进行有关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近10节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在这里展示给大家。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把这些课作为样板来推广,而是通过对一些有所创新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和研讨,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创新教育理论的认识,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观摩研讨,调动起广大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大家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入手,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从而…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变化不能漠然视之。当我们的学生利用网络,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时,我们便不能再手执书卷,照本宣科了;当学生高谈两岸关系、阔论中东局势时,我们便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当学生们要求平等,拒绝惩罚时,我们再也不能手执教鞭,堂而皇之地辩解说“严师出高徒”了。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怎样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些体会,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赵伶俐 《四川教育》2000,(10):39-40
受到读者们的关心与专家学者的支持,本刊“进修园地”的“创新教育讲座”已进行四讲,内容涉及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意识、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教育氛围的创设等。我们对读者、专家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创新教育讲座”暂告一段落。从本期开始,我们约请西南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赵伶俐教授为我们开设美育讲座。讲座的总题目是:“美育(审美化教学)的课堂操作”。赵伶俐教授是国家教育部八五、九五两项重点项目和规划项目的实验主持人,她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充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我们相信,这会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听到你们的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倡导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并首次将教育创新提高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讲话,我们倍感亲切;回顾我们区的教育创新实践,我们深觉欣慰。实践证明,几年来,我们潜心教育创新体系实验、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思路和探索是符合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是符合教育创新的目标和要求的,是符合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符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实施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入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报告》里面对我们国家目前教育制度创新提出了哪些建议?特别是对于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这一块,专家们有没有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创新的建议呢?  相似文献   

15.
周惠 《政治课教学》2009,(11):24-25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去掉浮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设计好常态下的英语教学;“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们用独特的课堂教育智慧去创新常态下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李瑞芳 《小学生》2011,(1):19-20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是要依靠教育及其具体的学科教学来进行的。生物科虽是学科之中的“副科”,但亦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们不是希望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创造的伟人,但重要的是如何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例如上《鲫鱼》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先观察,再几个人动手解剖,学生知道了“鲫鱼”的鳞片、侧线、鳍、体形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知道了“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鱼与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的特点区别。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道理,这也可以说我们实施的是创新思维。可见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以创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总被“我们”看成是教育世界中的弱势群体。这里的“我们”包括官员们,包括专家们,也包括关心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的人士。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要求的人才不再是知识的“储存器”、“复印机”,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可能有创造成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尝试,愿与同行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发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过去“满堂灌”的教师们现在却在总结着创新教育经验;黑板上条分缕析地陈列着“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们也从“创新课”上了解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步骤:“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被列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