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塑造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决定他们以后的心理发展,目前,有人主张用社会性的概念来代替品德的概念,造成幼儿德育与社会性教育之间的混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2.
"道德体验"植根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是相关教育理论的演绎与聚焦。文章提出实施"道德体验"的教学主张,将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三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活动中感悟道德""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4.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界定品德与德性概念的关键,在于善待自我的德性是不是道德上的德性.如果善待自我的德性不是道德德性,那么亚里士多德便是正确的,"德性"便是"优良"、"可赞赏性"等中性的概念;如果善待自我的德性是道德德性,那么亚氏便是错误的,德性便是品德,亦即道德品质、即道德人格德性与品德、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笔者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日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注重潜在环境因素;通过真实的与社会接轨的活动和成人表率作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生命教育与培养社会适应性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下,如何进行高校道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讨论了社会性道德背景的产生以及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的冲突,并考察了西方伦理学者对此问题的解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保持道德教育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特定的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适度的张力是一种较为明智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个人组成的,一切的社会生活包括道德生活也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相互交往构成的。所有的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归根结底都要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反映出来,而个人的道德行为在形成了比较稳定鲜明的个人品质后,就充分地体现出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原则和规范。因此,不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都必须高度重视个人品质的建构,必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教师德性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其养成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教师德性的理解来阐释教师德性养成的意义,并提出德性养成的途径,希望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教师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Central to socialization is the growth of commitment to values and moral ru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beliefs about society as a moral order. To what extent does schooling influence these processes? In what ways? How might it influence them?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have been rhetorical for the most part because so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ways that schooling fosters and constrains students' commitments and beliefs. Analyses of schooling as social control and as structured activity should increase this knowledge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3.
试谈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抓好显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隐性教育这一环节,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高度重视隐性教育的德育渗透作用,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Moral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s consists of five elements: process, subject, agent, content and patte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udies of the former three: their progress and perplexities, covering the following puzzles: “Why does the youth socialization take longer time?” “Are there any critical periods in student socialization?” “How do we identify over-socialization?” “Is ‘Education is student-based’ a scientific statement?” “How do we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percentages of the four key agents of student so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人格尊重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美好追求。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要靠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的敬业、热情、平等的态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如果只依赖于学校教育,道德理念与道德实践一定会分离,要使德育实施效果与德育地位相统一,应注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德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夏琰 《教育学报》2004,(1):28-30
《品德与生活 (社会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课程 ,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 (社会 )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成长 ,本文拟从“按照教材内容 ,积极开展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切实开展与少先队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挖掘儿童社会生活体验 ,大力开展与儿童生活经历相关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而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地差异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依然制造着全球的不安宁、不和谐、不幸福。故在本文中,笔者从承认道德德性的特殊性或者说地方性差异的前提下,力图探讨其本身内在地所具有的普适性基础上,进而追问其普适性价值所在,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阐发道德德性的普适价值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人到成年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视野中,应关注继续社会化及其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不少初中学生存在着品德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轻则导致道德上的过错行为,重则构成违法犯罪。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又有内在的心理因素。对品德不良学生的矫正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