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WTO反倾销协定作为国际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基本框架,客观上对促进公平贸易、维护贸易秩序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反倾销措施沦为贸易保护的工具的现实,却与WTO反倾销协定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就如何正确评价WTO反倾销协定的制度优势与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探讨,并就WTO反倾销协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刘展 《科学与管理》2007,27(6):71-72
加WTO后,我国不仅要在经济运转规则和贸易规则上要与《WTO协定》的规定要求相一致,而且我国的劳动法制建设也要在符合《WTO协定》的法律框架范围内进行相应调整、改革和完善。本文主要从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中国劳动立法有待完善的问题和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WTO规则中没有专门的文件或协议来规范有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WTO规则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规定,包括WTO与形形色色的环境协定的关系、乌拉圭回合最后法律文本中的环境内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及相关法律文件中与环境有关的规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反倾销争端机制在立法中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对保护中国政府,中方当事人的权益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中国入世后,应注意反倾销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国内立法健全反倾销行政复审,司法审查制度,依据WTO规则,利用DSB,解决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反倾销争端。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是经历GATT八轮谈判之后保留下来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反倾销与世界多边贸易法律体系并不融洽,各国的反倾销立法与实践与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公平贸易和透明度等基本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作为一种保护公平贸易的措施被写进了各国的法律和国际协定之中.而从法律本身意义上来说,反倾销应该是一种防御性的工具.但是从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我们却发现,倾销和反倾销动态博弈中的可信性问题可以使反倾销从防御性武器转变为攻击性武器.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背景下政府主导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1 WTO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它规定了成员方的协定义务,以决定各成员方政府如何制订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和规章.同时,它还是各成员方进行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发展其贸易关系的场所.与关贸总协定相比,WTO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组织机构的正式性、协定法律的权威性、管辖内容的广泛性(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且涵盖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权力和义务的统一性、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快速、自动且不易受阻挠)和与有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决策的一致性等,使WTO对于国际经贸关系的调节将更有效.这些特点使WTO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一体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 WTO协议。WTO 旨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扩大世界贸易,增加就业和收入。”(马拉喀什宣言)。WTO 的前身是1948年1月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它是将贸易规则与关税减让合在一起构成的一揽子内容,当时有23个缔约方参加协定签署。从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人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与贸易的关系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WTO迟早会将人权保护问题纳入体系。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人权与贸易、WTO之间互动关系基础上,将试图回答三个问题:贸易和人权的关系定位问题、什么是与贸易有关的人权以及如何在WTO框架内实现保护与贸易有关的人权。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广东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内容包括市场准入、降低关税和削减非关税壁垒以及信息技术协定等三大协定。本文就加入WTO后广东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入世竞争战略:要求将知识产权定位于外贸取胜的关键入世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会遇到许多空前严峻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WTO框架下许多跨国公司经营实践告诉我们,知识产权是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WTO的一揽子多边协议,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以及《信息技术协定》和《农业协定》,其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可见,重视知识产权,是入世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按照世贸规则搞经营,还可从知…  相似文献   

13.
以实现保护安全、健康、环保、反欺诈等合法目标为由,世界各国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近年来更是呈现快速增长和泛滥的趋势。技术性贸易措施复杂化、国际化、贸易化、政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一些国家恶意炒作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把个别问题上升为对中国制造的质疑,成为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软约束手段。我国已成为遭受国外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80%以上的贸易壁垒都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对我国产品出口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要善于利用协定赋予WTO成员的各项权利,用活规则,用足规则,通过多双边渠道加强对外交涉,合理采取反制措施,必要时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利益。加强对出口企业和商(协)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服务与指导,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与协会(商会)和企业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朱云乐 《大众科技》2009,(12):199-199,193
通过分析WTO中有关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的规范内容,探讨了发达国家在WTO框架下保护其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战略,并提出了我国入世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的市场准入门槛正由传统的数量限制转向品质限制,标准限制和环境安全承诺。环境及绿色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国际经济的整合与成长正不断强化着健全国家及国际环境政策的必要性,国际间贸易与环境合作在处理跨境事务与全球性之非个别国家能控制的环境挑战上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WTO/CTE环境与贸易议题谈判的进展,探讨入世后如何在保护国家的环境安全的同时维持中国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梅新良 《华夏星火》2009,(10):16-16
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9月11日就对华轮胎特保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决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特保措施,而中国“双反”的这两类产品进口额约20亿美元,与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额大体相当,中国的这项举动实际上是对美国的贸易报复措施。那么,在国际贸易争端中,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选择贸易报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面对加入WTO后更加严峻的反倾销形势,对反倾销策略进行博弈分析,阐明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诉反倾销指控,探讨提升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指控、应诉能力的对策,有利于我国企业成功的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忠 《大众科技》2005,(2):94-94,96
加入WTO以后,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标志着世界知识产权进入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化保护阶段,知识产权由传统文化领域向国际贸易领域渗透。中国作为“乌拉圭回合”的全面参加方,已经签署了包括知识产权协定在内的一揽协定。本文在TRIPs框架下,探讨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盟贸易技术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产品几乎都遭遇到与技术贸易壁垒有关的问题和障碍,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企业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欧盟的技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中国各出口行业的发展.本文将围绕欧盟贸易技术壁垒这个核心,就如何制定有效的贸易技术壁垒应对措施和方法,促使我国出口产品成功跨越欧盟贸易壁垒,最终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做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