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技园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座落于“武汉·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2001年4月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整个园区3~5年建成。园区的规划、建设、企业孵化、招商引资和物业管理由武汉理工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由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四家有实力的社会企业组建而成,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高校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 (所在地 :成都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国…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第十八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武汉光谷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举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及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已有近400家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从业人数超过4000人。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相继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第一批国家专利导航光通信产业发展实验区、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园区,知识产权实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大学科技园的有机联系,论述了产业集群在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优势和意义,并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以产业集群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本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却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学科技园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发达国家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并重点分析瑞典KISTA科学城和武汉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及成效,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应从基于创业链的孵化器及产业集群向基于创新链的创新集群转变,再进一步由区域发展中的创新集群向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创新极演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时间还比较短,人们对它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特别是在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所依托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处理上。更是混淆不清。本文就大学科技园如何处理好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所依托大学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时间还比较短.人们对它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特别是在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所依托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处理上更是混淆不清。文章就大学科技园如何处理好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所依托大学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东湖高新区,自1984年开始筹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重要使命之一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30年来,光谷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之路,从"一条街"到"一座城",从"一束光"到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格局,从一颗创业种子到4万家企业聚集……武汉东湖高新区选择集中有限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叫响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以1992~2004年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区域发展特点。分析和研究武汉东湖高新区区域发展演进过程说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区域发展对“中部崛起”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