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霞  陈建军 《科研管理》2012,33(4):28-35
组织间学习通过影响集群知识存量和能力水平而作用于集群内生增长。以浙江省128家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构建了组织间学习对集群成长的内部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发现制造业集群中的组织间学习主要促进集体效率改进,而创新效应相对不足;组织间学习效应的发挥不仅取决于集聚内生动力,同时,间接受到离散力的负向调节。进而提出加强集群企业间学习和限制集群规模协同建设的对策,对有效发挥学习效应促进集群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对解释"学习效应弱化或高估"现象提供了较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组织学习的相关文献梳理,并结合集群企业的实际状况,将集群企业组织学习按照逻辑顺序划分为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消化以及知识创新。采用多个集群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18.0和AMOS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对集群企业组织学习中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及知识创新3个变量的划分与测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集群学习与产业集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现状的分析,解释集群学习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提出三种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几种产业集群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学习型组织看集群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尺木 《软科学》2008,22(6):78-81
试图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对集群风险防范进行分析,希望对集群的风险防范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演进:二次创新和组织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京京  吴晓波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10-1315
 本研究运用二次创新理论,分析了在集群演进的过程中,其内部企业创新过程、学习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集群的形成、成长、成熟,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过程经历了由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到后二次创新的演变;学习模式由适应性学习、维护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进一步地,本研究指出了各学习模式所对应的学习方式,其中适应性学习以技术许可和干中学为主,维护性学习以顾客的反馈为主,发展性学习以反求工程为主,创造性学习以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和独立研发为主。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组织理论,通过设计一个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框架,从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出发,构建集群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模型,得出结论:产业集群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自组织系统.集群创新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累进"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视角下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和学习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形式,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关系网络为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工具和媒介。基于网络情境中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的互动和协调机制考察,发现集群企业存在两条典型的知识学习轨迹。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在产业集群学习行为和一般组织学习的比较基础上,提出集群学习的概念。从知识观角度对集群学习模式进行剖析,并从内部静态知识积累和成员间动态知识互动两个维度揭示集群学习模式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集群空间状态,提出了集群学习模式的演进路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集群学习能力是形成产业集群强大竞争优势的基础。文章从集群学习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产业集群学习的路径以及产业集群学习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刘霞  陈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76-1684
 文章构建了不同网络联结对产业集群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概念模型,并对128家浙江集群企业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验证,认为网络中不同主体的关联结网有助于产业集群能力增进,但其作用机制不同。组织间学习中介了本地商业网络和知识网络与产业集群能力的关系,但在协调网络与集群能力增进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认为商业网络和知识网络有利于集群学习网络建构和新知识生成机制形成从而促进集群内力持续提升,是产业集群能力增进的内生动力。而协调网络通过政府等公共机构以资金、政策及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帮助集群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能力水平,是集群能力增进的外源动力。该项研究对于企业有效构建网络联结和政府技术政策供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学习理论在西方企业管理学研究界逐渐形成潮流。国内对集群学习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掀起热潮,无论从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视角上正在迎头赶上。国内外关于集群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集群学习的内涵、分类、学习诱因、学习模式、作用等领域,研究视角也趋于多样化,但从研究方法而言,主要侧重于案例研究,而定量化的研究鲜见于各类文献;从研究结论来看,现有研究结论还不一致,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证加以澄清的必要;另外,现有研究理论视角和研究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组织建设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796份问卷实证调研,验证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假设模型,其中组织绩效采用平衡计分卡测量。结果验证了平衡计分卡四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学习型组织中个体学习、学习支持和系统思考维度对组织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授权和团队学习与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组织水平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产学研结合深入、稳定地发展,提高其社会化组织水平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组织水平的内涵、国外相关经验、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组织水平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徐方明  刘芹 《大众科技》2013,(11):143-145,129
在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文章试从学习型党组织的建立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促进党员全面发展等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工作实践,提出“一理念,一创新,四体系,二机制”的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我国管理情境下的组织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学习型组织包含创新型文化、知识管理体系、优化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性领导力4个构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检验学习型组织构面的程序,并着重对统计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4个构面提供了研究思路,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及其创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产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分为四种形式,并结合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研究了产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及其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Most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clustering and the technological learning of firms have emphasi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er on the latter, and have focused on intra-cluster learning as the driver of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reverses those perspectives. It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ies on bo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intra-cluster knowledge system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with extra-cluster knowledge. It appli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different cognitive roles played by cluster firms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a wine cluster in C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knowledge is not diffused evenly ‘in the air’, but flows within a core group of firms characterised by advanced absorptive capacities. Firms’ different cognitive roles include some—as in the case of technological gatekeepers—that contribute actively to the acquisition, creation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Others remain cogni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cluster, though in some cases strongly linked to extra-cluster knowledge.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re no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