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粱美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成语故事,是一个关于梦的成语故事,梦是这一故事的主题。该故事主要是讲人生如梦这一重要思想,在这一故事中,梦是贯穿始终的文化主题,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该文主要讲了"黄粱美梦"的内在含义,再论述了"黄粱美梦"在中国梦文化中的地位,对中国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邯郸记》借吕洞宾点化卢生的故事,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剧本语言简练,结构紧凑,排场安排合理。明清时期在舞台上演出频繁,其演出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邯郸记》这部戏剧一方面极力渲染了邯郸之地的人杰地灵,另一方面又通过卢生的波折命运,表现出赵文化中勇武任侠、放荡游冶的特点。因此,《邯郸记》不仅是黄粱梦故事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一部彰显地域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黄粱一梦的故事流传千古,从《杨林》到《枕中记》再到《邯郸记》,黄粱一梦的故事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三部作品所体现的人生观、梦的色彩、批判揭露意识和卢生形象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温州乱弹“八仙戏”保留的34个曲牌是研究曲体演变的重要“活态”资料.温州乱弹八仙戏曲牌,文体形式上“辞无定体”,音乐传承上则“有腔可寻”,说明民间传统戏曲传承“重曲轻文”,以音乐为本位,与文人戏曲首重文学大相径庭.传统戏曲在雅、俗两个文化空间中传承流变的模式和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杨林》、《枕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弛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相似文献   

8.
《邯郸记》故事来自于《枕中记》。比较可看出,《邯郸记》对《枕中记》的情节进行了增、删、合并等处理,由此形成了一部更完整丰富的作品。《邯郸记》围绕卢生这条主线,以宇文融、崔氏、裴光庭和箫嵩、热龙莽分别形成四条副线,前后照应,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焦湖庙祝"故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作品,尽管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其主旨思想,但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邯郸成语典故是我国成员典故当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黄粱梦》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在叙述各方改编中对这个故事意涵的发掘,从对梦情节的诠释和梦醒来后的哲理指出这个故事反映的经典涵义是作者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的搽旦是由旦角派生出来而又具备净行职能的独特角色,在丰富剧情、活跃气氛、推进戏剧冲突展开和激化的进程中不可或缺。它的出现,既是戏剧形态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承载着金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背景下的时代风云和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佛教是元杂剧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元杂剧中,有15种与佛教相关联。元曲佛教剧里,弘扬佛教普度众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救苦救难教化人心、佛教也爱国反抗外侮、佛寺成为了爱情圣地,反映了佛教宽容和追求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佛教是元杂剧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元杂剧中,有15种与佛教相关联。元曲佛教剧里,弘扬佛教普度众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救苦救难教化人心、佛教也爱国反抗外侮、佛寺成为了爱情圣地,反映了佛教宽容和追求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6.
八股文肇始于宋经义,形成于明洪武时期,完备于成化期间,盛行于清朝。从其产生到灭亡,前后共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戏曲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时文为南曲”和“以时文为小说”是八股文对戏曲小说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戏曲小说的发展也为八股文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小说关系的探讨,可看出八股文与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历代论大都从学、作、时代等角度来阐述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而较为忽剧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以杂剧的表演艺术的视角,从接受、创作与导演、表演三个方面来阐释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便能更为关注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曲作品,元明以来,一直最受群众欢迎,但对其结局非议颇多,对此应通过认真分析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与作者追求、人物性格塑造及人们的审美情趣,才能对<西厢记>的结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元明戏曲、小说作品中,苏轼是重点描写和歌咏的对象之一。文人笔下的苏轼形象凸现了辛酸落魄、放浪疏狂、冷静旷达和耿直敢言等个性特征,与历史上的苏轼有一定差异。元明文人在文学作品中对苏轼的重塑是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复古与尚俗两种文学风潮决定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