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地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薛达元  郭泺 《资源科学》2009,31(6):919-925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已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和知识产权等论坛的重要热点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正在谈判建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非常丰富。但由于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外来文化渗透,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正面临丧失威胁。本文根据中国实际,阐述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概念与范畴;介绍了国际上有关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生物剽窃”的案例背景;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论坛在建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方面的谈判进展。并针对中国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丽军  宋敏 《资源科学》2011,33(9):1750-1756
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下,曾经作为全球性公共物品的生物遗传资源正不断被发达国家利用植物新品种权、基因专利等工具竞相圈占为其私有物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在国际间建立公正的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本文主要从揭示遗传资源圈占与利益矛盾的问题根源出发,通过总结近20年来生物遗传资源权属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演进过程,剖析《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等相关国际制度在遗传资源获取、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等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之处,最后提出现有国际体制的协调措施,以及我国为满足国际遵约要求的应对策略。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海盗现象造成我国遗传资源流失严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仅要保护遗传资源利用者所获得的技术成果,而且也应保护遗传资源提供国的相关权益。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应建立知情同意、惠益分享和信息披露制度维护我国对遗传资源的主权权利。  相似文献   

4.
吕晓军 《内江科技》2006,27(7):113-113
随着遗传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建立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遗传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全球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是现代创新的重要源泉,如何保持并对这些传统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如何协调专利法与传统知识保护的关系则是传统知识保护中最为基本又最为重要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增进、保存和保护传统知识的要求,在不同的国际论坛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许大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对传统知识和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遗传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通过生物剽窃从发展中国家掠夺生物遗传资源的国际现状,指出我国在控制遗传资源的流失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通过遗传资源的来源披露制度在规范遗传资源的相关商业化利用、保护中国的遗传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现有制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并建议通过调整遗传资源的披露形式、建立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机制、加强遗传资源的登记和管理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类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意义重大。应当从人类遗传资源的研发特性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不仅包括"遗传材料"本身,也包括"相关的信息资料",在保护"遗传材料"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信息资料"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既具有属物性,也具有属人性,应当注重和强调利用人格权法对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限制和保护。人类遗传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研发中一次性转移,其提供者应当分享与此相应的利益。人类遗传资源为个人和遗传相关人共有,受国家的管制,国家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伴随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遗传资源及有关传统知识的价值日益突显。本文拟从一项少数民族智力成果"德昂族酸茶制作工艺"出发,探讨该项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在客体上符合专利法保护标准的可行性,论证某公司未经披露以该技术申请专利于主体方面的不正当性。在我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背景下,考虑将传统知识纳入专利法"强制披露"条款,并将其作为影响专利权有效的实质性条件,也许可为这类主体资格明确,客体符合专利法授权标准的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防范生物剽窃。此途径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全球生态文明与永续发展,增强履约效果提供较为便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途径主要包括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机制、生物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但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应当尽快制定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专门立法、完善现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并建立传统医药知识数据库,以防止药材资源流失和传统医药知识的不当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多方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传统的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健康撒乎、降低人口数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但是受高消费,能源需求、环境污染的制约。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中国家提案 在2005年3月8~10日举行的TRIPs理事会例会上,巴西就TRIP 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关系议题,代表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印度、秘鲁和泰国八国向会议提交了题目为"关于在国家制度中提供利益分享证据的义务要素"提案(IP/C/W/442).根据此提案,涉及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专利申请应该附具与资源来源国分享利益的证明,否则,对该专利申请的处理应该停止或该专利申请应被视为撤回.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按照空间尺度可以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砚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对维持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极大地破坏了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范围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奉文综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便为保护和利用全球生物多样性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云南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视角出发,探讨提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支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健  邱晓霞 《资源科学》2018,40(4):829-837
通过生物勘探活动获得的资源价值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建模,对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潜在价值(选择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通过数值模拟,尝试性地评估了全中国和案例区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遗传价值。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植物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边际物种价值为人民币3531万元,潜在总价值约为11 825亿元;以一个面积确定的案例区为例,得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际栖息地价值约为6444元/hm2。本文通过修正既有主要模型和参数赋值方法,构建新的潜在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和参数,为国内开展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选择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补充,即基于生物勘探的价值评估。通过数值模拟所形成的研究结论对于未来将遗传资源的潜在价值纳入保护政策制订、引导保护投资、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紧推进针对各类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综合性立法。专利制度和相关审查实践是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分析了涉及遗传资源的专利申请的审查实践现状,探讨了完善专利审查实践中依据的遗传资源相关规定的可行措施。以期使专利制度能够对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相关审查实践能够为完善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提供实践经验和推进遗传资源相关的法制建设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修改的《专利法》有两项条款涉及依赖遗传资源完成发明创造的规范,其修改是对应《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涉及遗传资源的"三原则"中的遗传资源主权原则和遗传资源披露原则。修改后的专利法对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实质审查具有指导作用,通过重点申请人的在华申请的检索分析发现,《专利法》第26条第5款可以使得申请人有效披露遗传资源来源,可以为将来的恵益分享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我国关于遗传资源的立法仍不完善,在生物多样性立法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完善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前言 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无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出路,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形成和实施则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国际自然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前一时期的自然保护实践相比,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地将保护目标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McNeely等,1992;WRI等,1993),使自然资源保护的目标明确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转基因作物为例讨论了转基因的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安全性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从目前转基因生物安全主要争论的内容出发,包括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学后果、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害虫的抗性进化等方面,结合相关的案例综合介绍了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那些科技界争论较多,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事件的起因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客观的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生物安全的要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1)以生物安全相关的科学问题为主,具体的目标生物为辅,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2)加强生物安全的监测与监管,鉴别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适当设立转基因保护区,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3)重视公众知情权,不仅宣传转基因生物带来的惠益,也应告知其风险及管控措施,促进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相似文献   

19.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和适应性管理”项目,旨在为这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文化的国际认定、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定义及粮农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典型的GIAHS包括:①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②以玉米/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③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④游牧与半游牧系统;⑤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统;⑥复杂的多层庭园系统;⑦狩猎-采集系统。在项目准备阶段,选择了6个国家的5种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后又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增加了另外两个国家的传统农业系统。这7个试点包括: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智利的岛屿农业系统,菲律宾的稻作梯田系统,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绿洲农业系统,中国的稻鱼共生系统,肯尼亚的草原游牧系统,坦桑尼亚的农林复合系统。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利用这些GIAHS试点开发出一种基于适应性管理的保护计划,并探索该系统的经济可行性;确定日益显著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保护小型农户/传统的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结构和本土社区适当的权益。 该项目所推动的动态保护途径将:①允许农民进一步改进这些在保障食物安全和人类福祉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农业系统和生物多样性;②支持政府在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进行现地保护过程中所制定的保护政策和激励机制;③承认当地社区和居民享有食物、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成就的权益;④明确对于遗传资源的现地保护与相关的传统知识和地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相结合的途径的需要,通过强化社会-环境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农业系统的动态平衡,以确保不断适应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