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哲学既是科学的智慧又是智慧的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文化是大学之魂"中的"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应当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永远坚守以"象牙塔"为象征的大学固有的独立精神,促进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2.
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追寻人类文明的灯塔。大学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形成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完成培育大学精神、铸造大学之魂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何谓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新"就新在它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封建主义文化观,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观,更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观,它有着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精神内核和全新的实践体系。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是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主流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东方传统主义文化这三种文化的并存与竞争的大背景之下脱颖而出的,它一经产生,就显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使之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与形态,而且导演出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指引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研究采用历史的、叙述的和实践的三维方法,它以历史的感染力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以逻辑的穿透力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理论体系进行叙述,以实践的创造力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的实践体系进行探讨。从文化观的视角,也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以此为理论基础,即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思想统领,并转化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的新文化观,它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先进文化为重大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阙明坤 《教育》2012,(11):10
文化是民族之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这也为繁荣大学文化指明了方向。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现实体现,大学要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就必须一方面建设好大学自身文化,另一方面引领和发展社会文化。然而,当前大学文化面临极大挑战,问题重重,呈现"五大病症",亟待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5.
铸造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大学之魂”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深深地蕴涵在“育人是大学之本”和“科学是大学之根”之中,其核心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赖以坚守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根本。铸造大学之魂,对于大学办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予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那么,如何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发展之路,如何切实有效地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  相似文献   

9.
大爱精神是大学制度文化的核心理念,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之魂,一所大学的大爱精神决定着这所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要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就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弘扬以人为本的大爱精神。文章探讨了大学大爱精神的特征,大爱精神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大学在弘扬大爱精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学培育大爱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纵观我国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大学之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之魂,即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却不见明显成效的今天,从大学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反思中国大学之魂,对于端正当代大学生的学术态度、净化学术氛围具有实用意义,同时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深化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灵魂问题上有两个不等式,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必须“运用的武器”,而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则是“武器的运用”。二是实事求是不全等于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灵魂意义上的实事求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事求是,而是特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联系,为着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策略问题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过程。因而,只有符合先进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特征的实事求是,才是马克思主义灵魂意义上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的冲突正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的文化使命对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文化自觉素养的要求。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面对新的形势,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文化自觉构建中担当的角色。并通过不断学习,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创新活动形式,传播主流文化,帮助大学生构建文化自觉素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陈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体现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就要求扎实地推进高校校园丈化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育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解答,有利于认识1949-197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和谐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而以统一为主。规定社会性质的要素是分配。深愿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选编中学文史通识读本,供养少量冷僻的学术研究,重塑中国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人学精神在人学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黄科人精神”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它既是一种校园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伦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与其相应的公民道德自觉则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应成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强国的语境中思忖公民道德自觉培育的问题,必须关注公民的道德主体性,从启蒙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认识,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意志,开拓公民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平台等路径,激励公民道德主体发挥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孕育乃至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大学以1898年为起点,1928年为一转换,1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时,在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平台,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化底蕴。历史进行了新的世纪,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框纽。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指导各国实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在本国实事求是、寻求新的具体规律、进一步指导本国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实事求是新的基本内容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先后经历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五次历史性演变,实现了五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