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重用亲侄女王熙凤管理贾府事务,自己实际上是扮演了贾氏家族掘墓人的角色。她是符合封建传统观念的贤德媳妇和慈爱母亲,但为了“通共一个”的宝玉,她成了整治“妖精”的信佛人,成了大观园“理想国”的毁坏者。假如曹雪芹完成了他的杰作,最有可能对宝黛爱情施以终极打击的应该是这位不言不语、心有主见、关键时刻很会下毒手的封建家长。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男人除了宝玉以外,出场频率最高的大概就是贾政了。而且,这个人在《红楼梦》里甚至也算得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正人君子了。可就是这个宁荣二府唯一的正派人,曹雪芹为什么对他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大致可以归入"女性统治者"一类。她们享有一些特权,可作为女性,她们又是封建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失去了女性的价值、经验和意识,同时又对下层女性转嫁自己所受的压迫,造成更多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5.
王夫人择媳的首要标准是懂封建礼法,守封建礼法,且能帮助宝玉走上仕途,还要精明能干,性情和顺,能担当起管理全家的重任等。宝钗与这些标准十分吻合,而黛玉却与此背道而驰,但他们即殊途同归,都成为封建礼都的牺牲品,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名段中给予王夫人的笔墨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笔墨中,却分明地活现着一个心理蕴藏异常丰厚的王夫人形象.那么,林黛玉进贾府究竟让王夫人心里起了怎样的波动呢?我们不妨走进原文去品咂品咂.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棒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相似文献   

7.
崔北湖 《语文知识》2014,(11):50-5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描写,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含义。现举一例试做简析。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名段中给予王夫人的笔墨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笔墨中,却分明地活现着一个心理蕴藏异常丰厚的王夫人形象。那么,林黛玉进贾府究竟让王夫人心里起了怎样的波动呢?我们不妨走进原文去品咂品咂。  相似文献   

9.
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必然意味深长,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因而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底蕴,就显得很重要。《红楼梦》“两旨”并驾齐驱,灵性与佛性应是作品的根本底蕴,抓住了这两点,才能真正走进作品,走近作家。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最佳篇章之一。历来论者多谈其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而忽视了两个重要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先说贾母。《红楼梦》第三回中,涉及贾母的,我们主要应注意三处语言描写。第一处:"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  相似文献   

11.
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历来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曹雪芹毕生心血的凝聚,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自比"老杨树"是有深义的。"杨树"这一意象代表了贾宝玉的平民思想,体现了贾宝玉的逍遥感和虚无感。同时,"杨树"也是红楼女儿花的保护树。"坟"这一意象在《红楼梦》中也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王夫人的"母爱"及其对宝玉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真的人物”(鲁迅语 )高度 ,分析王夫人在其儿子贾宝玉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影响 ,剖析王夫人“母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 ,论述在宝玉走向封建社会叛逆者的道路上 ,王夫人“母爱”的正反作用力 ,揭示在封建社会中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渗透了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 ,进而剖析整个封建统治开始腐朽崩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16.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给贾宝玉取名“宝玉”,既和中国人的传统取名习俗不符,也与同宗同辈兄弟的以名方式有异,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与作的创作本心和情感取向有关。“宝玉”二字,有其独特的社会内涵和化底蕴。《红楼梦》奥义宏旨,味之无极。即人物取名,也往往有深意存焉,不可轻忽。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恋母情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19.
No.1亨利·方达亨利·方达被誉为是好莱坞的旧日传奇,与同时代的詹姆斯·斯图尔特(Jamos Stewart)和乔舒亚·洛根(Joshua Logan)齐名。他先是在Cape Cod大学学习,1926年来到百老汇寻求发展,开始了他九年的表演生涯。他在百老汇最初参演的剧目有《New Faces of America》和《农夫娶妻(The Farmer Takes a Wife)》,后者于1935年被搬上大银幕,仍由他担纲主演,因此开启了他在好莱坞的表演之路。在他近五十年的电  相似文献   

20.
王贵兰 《广东教育》2009,(10):29-30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混世魔王”贾宝玉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口角伶俐、神采飘逸,其气质与才华非一般人所能比。按理说,宝玉若能潜心修学,定能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不料宝玉却偏生厌学,不学无术——“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众人软硬兼施,但宝玉厌学情绪却始终得不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