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庶、富、教"的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政治经济思想,也是其仁爱精神的反映,三者各自构成一个相对完满的整体,并且三者之间也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系统。因此探讨其思想内涵,挖掘其普世意义,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预言今后将是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但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将促进人类文明的新的繁荣,因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史伯论和同》)。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有按照孔子“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来引导,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出路。不同的文化之间虽有一定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还有互补的一面。21世纪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看到矛盾的一面,看不到互补的一面,将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误导。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着重强…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以好学著名,他的"学"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影响也非常大,《礼记·学记》《荀子·劝学》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当然由于《论语》体例所限,我们有必要对孔子论"学"思想进行梳理。前人对孔子"学"的思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等都进行过相对详细的论述,我们仅对孔子"学"的选择思想进行论述。一、"学"内容的选择:君子之学在孔子"学"的思想中,对象选择非常重要。孔子认为"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相似文献   

5.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为政以德”反映了儒家德治论的主张,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传统,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执政、治民的指导方针。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是以道德作为规范君主行为、治理国家社稷、管理庶民百姓的一种学说,是以道德教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治国手段,运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以达到社会稳定的一种学说。回顾古老的“德治”观念,追溯其渊源,解剖其意蕴,分析其价值,不仅极富理论学术意义,更有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王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早已超出中国的范围,曾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综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不能完全用儒家思想作为动因来解释,但至少可以说明:儒家思想经过转换之后,是可以在经济管理及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由此又阐发出许多道德观念,"信"就是其中之一。《论语·阳货》记:"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信"是与"恭"、"宽"、"敏"、"惠"相并列的仁德的表现,是孔子所强调的君子从修身到平治国家天下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李莉 《世界文化》2014,(12):6-7
<正>2013年的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做了《我心中的孔夫子》的讲演,他提到了他所想象的孔子,是睿智又活泼幽默的。而作家杨绛心目中的孔子可能更贴近大众的感受——一位善于教导学生的传道授业的师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孔子在国人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如今,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成并蓬勃发展起来,10年来数以万计的孔子"传"人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为世界各地传递着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开启了中西哲学中关于人的研究,形成各有特色的“人论”。本文从“学”与“术”的分别来看孔子人论与苏格拉底人论的差别:孔子的“人论”是为统治者提供的“驭民术”而非学说,而苏格拉底的“人论”则是学理上的人学。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华夏文化》2004,(4):31-33
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时代相近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及教育活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和东方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代表两人思想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论语》以管窥东西方的教育传统,与今天全面和谐的教育要求相共鸣。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香港]汤恩佳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仅从三方面加以探讨:第一,...  相似文献   

14.
15.
孔子在《论语》辗转于世俗的朋友父母君臣的人伦关系中,认为"仁"处于核心位置,他的"仁"政理念也是安置在他所构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塔形社会结构里。《庄子》则一开始就从"人"出发,从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出发,放纵"人"的奇思异想。作者对孔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作出了比较,并结合个人经历对文化发展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当今时代再也没有人敢公开乱讲"女子不如男"。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语,则始终无法让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女子"们释怀。由于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而且以"难养"定性,在孔子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孔子是否轻视"女子"?"女子"又应该怎样看孔子?诸如此类问题就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是否"轻视妇女"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相似文献   

17.
卢梅 《华夏文化》2010,(1):9-10
<正>孔子成为当前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包括他的政治理想。而谈孔子的政治理想,就不得不涉及到大同小康说。但是,大同小康之间,以及大同小康与孔子的关系,自古以来学者们各呈其说,莫衷一是。庆幸的是,近年来新出土简帛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也为解决孔子的政治理想提供了新契机。通过《礼记·礼运》与《孔子家语·礼运》及新出简帛的对校,我们发现,"小康"并非孔子本  相似文献   

18.
代兴 《寻根》2012,(1):20-2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世界尊为人类历史上“四大圣哲”之一。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具有跨时代进步意义的“仁政”学说、富民主张、教育思想等,同时在军事方面的论说也深刻、独到,倡导治军用兵的“礼治观”“民本观”“战争观”“武艺观”和“大一统观”,时至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