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21,(1):73-84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安多藏区音乐文化的影响。部分曲牌的行腔走韵与当地方言声调之间存在清晰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依字行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传奇名作《长生殿》向来受曲学评论家高度好评,多少年来兴盛不衰。关于《长生殿》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胜枚举。本文以《哭像》一出为例,从诗词典故的化用、叠词以及夸张手法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对传奇《长生殿》的传情达意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长生殿》是明清传奇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牡丹亭》创造了明代传奇戏曲的一个高峰,《长生殿》在继承了《牡丹亭》创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这两部作品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比较两个文本可以发现,《牡丹亭》、《长生殿》都以情作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实质,"大旨谈情"是两部作品的最大共性。然而分析作者题词或自序会发现,两位作者对情的看法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在《牡丹亭》、《长生殿》"以情为本"的基础上,也可看出明人和清人对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4.
杨玉环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人作品中对其形象出现了不同的审美评价。《长恨歌传》中她被当作红颜祸水,颇多讽喻;《梧桐雨》中,称她罪不当死,施与同情;《长生殿》中,她光彩照人,美誉加身。在这嬗变过程中,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心态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是张炜小说中并立的两种叙事形态。民间叙事在其创作中成就更高,其浓郁的浪漫传奇、大胆的夸张、神秘诡异的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张炜小说的标志性身份。人与动物精灵灵与肉的结合、恒定的故事结构、无边的灾难与激扬的逃离是构成张炜民间叙事形态小说的三个最重要的元素。在苦难的岁月,因为与永恒宽厚的大地相拥,无数卑微的生命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6.
从《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创作的心理历程孙京荣学术界对清代著名传奇《长生殿》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文试图以洪的创作历程作为视角,以剖析他各个生活阶段的心态为支点,通过对从创作《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  相似文献   

7.
联系李亚仙与郑元和故事的流变,比较唐传奇《李娃传》与明传奇《绣檑记》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方面的主要变化。并从唐代李娃故事到明代《绣檑记》故事的嬗变,分析明代文人在传奇创作上不同于唐代文人的伦理化、世俗化、戏剧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曲目之一,其曲词既沉着开阔又清新雅丽,如《惊变》一出的"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既有写意又有细描,浓妆淡抹中,寄托了丰富的文人情怀,后人对之追捧喜爱堪比《牡丹亭》中的"皂罗袍".洪昇生活的时代稍后于汤显祖,《长生殿》既出,时人评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洪昇不仅毫无恼意,反而称其为"知言".诚然,《长生殿》之所以彪炳文史,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它继承了"至情"的理论,但它独树一帜之处却在于,洪氏将"情"字落实到夫妇之间的忠诚,拓展到小我之外的家国情怀.因此,将明清传奇推向更加深远敦厚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胡静 《学语文》2007,(4):34-34
文人高士多爱竹,众多咏竹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化长河中璀璨的风景。苏轼咏竹诗没有被浩如烟海的诗文湮没,其艺术生命犹如劲节俊逸的翠竹"霜根雪节,下贯金铁",穿越时空而不朽,其中流播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相似文献   

11.
《飞燕外传》曾被明胡应麟论定为“传奇之首也” ;但其何时问世 ,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考定 ,其最晚也在中唐问世 ,尔后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播 ,其“传奇之道”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且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化旭 《江苏教育》2012,(Z1):82-83
《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曲目之一,其曲词既沉着开阔又清新雅丽,如《惊变》一出的"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既有写意又有细描,浓妆淡抹中,寄托了丰富的文人情怀,后人对之追捧喜爱堪比《牡丹亭》中的"皂罗袍"。洪昇生活的时代稍后于汤显祖,《长生殿》既出,时人评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洪昇不仅毫无恼意,反而称其为"知言"。诚然,《长生殿》之所以彪炳文史,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它  相似文献   

13.
文人传奇《琵琶记》与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题材相同,但故事结局、剧作主题、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等已发生了彻底转变。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剧分别作为文人之作和艺人之作的不同。由于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赵贞女蔡二郎》与《琵琶记》在偏重于情感宣泄或理性思考、声讨或回护文人阶层的立场以及美学旨趣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长生殿》经典的确立是多重合力的结果,而围绕本剧写作的大量序跋题词,是审视其经典化历史轨迹最直接亦最重要的文献。文章在整理《长生殿》剧本内外序跋题词的基础上,首先从自序视角结合剧本内容论述了作者对李、杨故事题材的创造性改编及其典范意义;其次从他序角度,依据历史先后梳理了文人曲家对该剧的经典化论述,并切入戏曲史及文学史双重视域予以解读;最后通过序跋题词对《长生殿》艺术价值与经典情节的提炼品评,揭橥其在本剧经典化过程中的价值。该剧的题词作序者时代与性别不同,身份与动机各异,却聚焦于这一剧本从不同视域予以解说,探讨其内容及文化指向,既有助于丰富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的内涵,亦能为戏曲文化学的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有这样一句话:“传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曲折离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曲子词最早起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温庭筠和西蜀词人的词作。”笔者认为,从感情色彩上看,句中的“染指”一词用得欠妥。  相似文献   

17.
《飞燕外传》曾被明胡应麟论定为“传奇之首也”;但其何时问世,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考定,其最晚也在中唐问世,尔后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播,其“传奇之道”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且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与《长生殿》尽管都产生于清初,作者的生卒年及成书时间也几乎一致,而且都是以戏曲的样式,并以爱情为作品的切入点;但一个旨在探讨兴亡,一个旨在歌颂一切“真情”的伟大,其语言及演绎历史也存在差异.这使得二者相映成趣、交相辉映,成为清传奇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原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玄奘取经到《西游记》问世,故事演变历经三个阶段约800年历史,取经人物由少到多,取经故事由简单到复杂.但因《西游记》故事本属虚构,正史、方志无所稽考,所以其原型故事只可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于民间.其中一部分故事基于玄奘取经的真人真事而又作了传奇化处理,另一部分故事则有可能出现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产生后、《西游记》问世前.这类故事应是《西游记》部分情节的故事原型,而且多来自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元末明初的南戏《琵琶记》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都给了明清传奇深刻的影响,堪称明清代传奇的先声。因此,本文也将《琵琶记》纳入讨论范围,将它和《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明清传奇划入一个系统,进行梳理研究,从中解读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她们人性觉醒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