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电视主持新人大赛,经过预赛、初赛、复赛后,日前已进入到最后个阶段,即实习主持、观众投票阶段。我作为参加大赛选手中的惟一的一名警察,有幸连闯三关,进入了这一阶段。 实习主持阶段远不像自己想像得那般轻松。原以为闯进了复赛这一关,“混”进了前20名,可以稍事休息了,无非是做做节日嘛!谁知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拉开了帷幕,我们丝毫不能懈怠。20个名牌栏目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主持人,同时也借决赛的展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有什么新招、绝招全使上了。因为,栏目和选手都在同时接受观众的评…  相似文献   

2.
张政法 《现代传播》2004,(2):106-107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李水仙 《现代传播》2004,(2):108-109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凤辉 《现代传播》2004,(2):107-108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凤辉  裴蕾 《现代传播》2004,(2):103-104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柴璠 《现代传播》2004,(2):105-106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11月 ,“厦新杯”第四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进行了复赛的六场比赛 ,决出30名选手进入于 12月举行的决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一些专门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博士生们对大赛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从大赛的组织、考核方式以及选手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等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更加科学 ,为今后的主持人大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尹力 《现代传播》2001,(2):49-52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从2000年夏开始至2001年春结束,历时近1年,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成为跨世纪中国电视媒体活动中的一大盛事。应当说,大赛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果。如何评价此次大赛,如何看待此次大赛带给业内外的较大冲击,大赛给予未来中国电视特别是主持人事业将带来多少令人深思的问题?本刊专门为此邀请了有关此次大赛的组织者、评委、研究者和获奖者等,就此次大赛及相关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表了他们各自的感受、见解与思考。 参与此次“个案研究”的人员名单如下: 尹力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主任,主任编辑,本次大赛主要组织者 吴郁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本次大赛评委 曾志华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主持人研究者 撒贝宁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本次大赛金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1.
郑玥 《声屏世界》2001,(3):39-40
中央电视台举办面向全国的节目主持人大赛时,我正在读一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节目主持艺术论》,其中刊登了扬澜在《临海凭风》中的一篇章《主持无艺术》,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应天常写的《扬澜还是别这么说》,这似乎成了一个可争论的话题,在思索过程中我却发现思维出现了紊乱。于是,我放下书本,先去看全国性的主持人大赛,了解其选拔标准究竟是什么,然后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去思考“节目主持艺术”到底应怎样理解,大赛中是否反映了对“主持艺术”的考核。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是继1988年“如意杯“、1995年“金士明杯“后,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主持人大赛,旨在“探索先进的主持理念,发掘个性化电视主持人“.它以全新的操作理念与受众意识,促进主持人的选拔更趋公开化、社会化,对社会各界有主持才华的人更具挑战性,也为电视进入“受众时代“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大赛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主持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考核评比方式是否科学,是否选出了专家与受众的最爱,等等,业内外人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带着种种思考,本刊特约北京广播学院的资深学者陆锡初教授与他的研究生撰写了一组文章(分三期刊用),从不同视角对大赛进行了观照.第一部分重在对大赛进行全面阐述,对考核选拔方式是否科学进行探讨;第二部分重在论述学识修养、生活阅历、个人魅力等因素对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影响程度及新世纪对主持人的要求;第三部分重在对历届主持人大赛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从中获得启示,以为各地今后主持人考核选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已落下了帷幕,在最后的冲刺中,撒贝宁捧走了本届主持人大赛的桂冠,沈冰、张齐、杨春荣获银奖。大赛的影响是长久的,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也是广阔的。本次大赛从开始策划、筹备到完成,为期一年多,涉及的人员难以计数。从策划的角度而言,大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是成功的。 首先,策划者选择恰当时机举办大赛,找准了定位,体现了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回顾我国电视发展史上的每一次主持人大赛,都是伴随着电视发展应运而生的,同时也体现出特定阶段里主持人的特点。80年代我国电视处…  相似文献   

14.
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大赛虽已结束,但是仍然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值得总结、值得探讨的东西。本次大赛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整个主持人群体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都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本次大赛秉承的宗旨就是选拔具有个性的主持人,探索全新的主持理念。实际上,大赛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这种宗旨的体现,并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次大赛的各种题目设置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应出电视发展到了今天对主持人素质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是笔试,这是对一个选手综合能力的测试。我个人认为,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主持人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23年的节目主持人发展历程犹如一个人一样走过幼年、童年,进入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时期。她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荧屏界,令全社会广泛关注。新世纪伊始,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荣士达杯”电视主持人大赛,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了中国播音、主持作品政府奖,中国广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卧龙区民间群众艺术团体活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常规化,在南阳市甚至河南省小有名气,影响巨大,2010年,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联合表彰和奖励。为此,在2010年、2011年农历二月初二,卧龙区连续举办了两届《民间文艺大赛》,旨在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笔者有幸参与了两次大赛的现场主持解说,由这两次大赛民族性、地域性、示范性的感受,谈一些特定事件的现场主持驾驭。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主持:让“智慧头脑”做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理 《新闻采编》2009,(2):24-25
近日观看央视主持人大赛,赛场上那一张张靓丽俊朗的面孔着实吸引人的眼球,不过在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角逐中,在评委和选手的现场随机问答进程中,最终让人感到,主持大赛其实是选手们内  相似文献   

18.
一、赛事背景 WCG(World Cyber Game)2004——三星电子杯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国区总决赛。WCG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世界性电子竞技大赛。一方面由于主办方韩国与中国一样热爱RTS游戏,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WCG上曾经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因此尽管CPL,ESWC等比赛办得越来越好,WCG仍旧在国内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正>“恒亿杯”首届海峡旅游形象大使电视大赛经过一个多月的大规模海选,目前在福州进入复赛阶段。此次大赛以“大海峡”的高  相似文献   

20.
周婧 《新闻界》2003,(1):38-38,41
2002年,随着从凤凰卫视的“DV青年影像大赛”及央视《正大综艺》栏目向社会征集DV像带,逐渐在国内大中城市掀起了阵阵DV热潮。具有体积小、成像质量好、价格平民化等特点的DV,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作为西部文化重镇的成都,与京港两地遥相呼应,也在西部有力推动着DV活动。一、现状分析成都的DV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暗地妖娆”成都的DV发展始于民间。平民化的价格使DV进入家庭成为可能,许多家庭购买DV来拍摄一些生活片断,如小孩子的成长过程、外出旅游、家庭聚会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这些DV作品是随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