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意是诗的高级形态,是诗的根本,历代诗论多有论之.若诗无意,则若兵之无帅,兵而无帅,则为乌合之众.诗意只有"高"、"深"、"新",诗才会意味无穷、流传百世.  相似文献   

2.
朱建廉 《物理教师》2013,34(5):32-33
若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则应该被认为是各学科教学活动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若针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而论其功能,则可以被理解为实际上是起着所谓的转化作用.譬如,我们经常会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于主观上的灵活思维,而在客观上发挥着化"难"为"易"、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化"异"为"同"等不同类型的转化功能.本文试图在针对如下所给出的例  相似文献   

3.
"随附性"意指"必然地,若事物X具有性质G和性质F,则如果另一事物Y具有性质G,那么它也具有性质F"。它是现代二元论或者非还原论借以说明道德性质与事实性质的关系,从而与还原论表现出差别的时候,常常会顾及到的概念。但是,"随附性"和"还原性"并不必然是矛盾的,即便是还原论者也可以承认"随附论"的基本观点,因此"随附论"并不能给非还原论提供理论支持。而更为重要的是,"随附论"涉及的"对混杂世界的禁止"问题亦为"投射论"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后者恰恰与以非还原论为代表的实在论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讲解课文标题的内涵,进而围绕标题探究课文的主题,往往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文体,区别对待。写"人"类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挖掘;记"事"类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论"理"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事物"矛盾"的剖析;说明类的文章,则要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论述作家风格处颇多,而<才略>篇是其论作家风格的典范;其论作家风格涉及"才略"、"文"、"辞令华采"三大对象;其论作家风格重在论"各其善也",即论诸作家风格的突出点;其论作家论,或用比较法,或用"迭用短长"法;其论作家风格,多用隐喻性语辞.  相似文献   

6.
(34)暗箭难防比喻暗中攻击、伤害人的行为或阴谋不易觉察,难以提防。(暗箭:冷箭。暗中放的箭。比喻暗中攻击、陷害的阴谋诡计)暗剑难防比喻义同"暗箭难防"。语本明·叶宪祖《鸾记·挫权》:"叫他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暗剑:乘人不备而刺向人的剑;隐蔽着刺出的剑)(35)大直若屈语出《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刚直的人表面上反似委曲随和;极灵巧的人表面上倒像很笨拙;口才非常好的人反而如同言语迟钝。说明高才大智都是含蓄的。(大:非常;极。屈:弯曲;曲意迁就)大直若诎同"大直若屈"。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诎[音"屈"]:弯  相似文献   

7.
皮连生教授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基于现代认知学习论的"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即"六步三阶段二分支教学"模型。广大中学地理教师若能将该模型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我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听写"处于尴尬的中间地带,论扎实不如默写,论轻松不如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背诵时,我们会采用默写,若不要求背诵,我们就会选择朗读。这"结果决定论"带来的认识偏差致使"听写"失去应有的地位而被边缘化了。其实,听写有其独立的价值,听写不只是为了记忆结果,它还有多方面的功用,无法由朗读和默写代替,"听"的要求也一直列在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之内。2011年新修  相似文献   

9.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犯而不校"的"校""犯而不校"语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意思是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例如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茅盾《清明前后》:"我对于两种人,向来是犯而不校的:  相似文献   

11.
《沧浪诗话》今传"通行本"与"玉屑本"两种版本,其中《诗辩》的文本顺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诗辩》的文本顺序问题提出四点补论:其一,《沧浪诗话》原非"诗话体"著作,《诗辩》当为"辩"体论说文,而《诗人玉屑》作为诗话著作摘录《诗辩》,并不承担保存其原貌的责任;其二,若依"玉屑本",则《诗辩》开篇即蹈袭北宋《潜溪诗眼》旧话;其三,从两个"识"字可以看出被"玉屑本"腰斩为两段的文字原本存在紧密的逻辑承接关系,且"通行本"在行文脉络上更加明晰;其四,论法论品相关文字或为"通行本"编校者据"玉屑本"补入,是以此两段文字依"玉屑本"当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应在课程功能、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课改"对<学科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深入中学研究"课改",应成为"课改"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实践者、研究者,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规律理论,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逻辑性"与"历史性"的关系;规律是带有一定程度(最低程度)价值判断成份的事实判断,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列宁"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是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分类依据,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解读列宁的"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与高等教育的知识再生产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所谓的高等教育知识再生产理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就可能会产生对高等教育"适应论"的误读和误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殊论"之争,是晚近数年缠绕汉语思想界的一个核心论题,其背后所涉及的哲学问题,便正是"当下性"(与"永恒性"相对)问题与历史主义(与普世主义相对)问题。要在哲学层面讨论"中国特殊论",我们就需要首先追问:"当下性"何以重要?而在思想史中,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命题与利奥·施特劳斯的反历史主义命题,则给我们深入探索这个问题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与反思对象。通过这样一个学理性的探索,我们得以将"中国特殊论"置入特殊与普遍的辩证中来理解。若从作为批判存在论的"当下的存在论"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模式",可以摆脱当下汉语学界"左""右"之争的缠绕,使这场讨论产生出更为积极的学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给"技术工具论"以更清晰表述。首先依照技术与人、价值、使用目的等的关系而整理其三个要点:人控制技术、技术价值中性与技术不应被归责;而后讨论学者们对"价值中性"概念理解的分歧:是否容许意图外价值后果;再后,通过给含糊的"控制""人"等概念以更明确涵义,从三个维度对工具论进行分类:理想vs.温和工具论;个体vs.阶级vs.抽象工具论;现实vs.可能工具论。  相似文献   

18.
包括汉诗论、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戏剧论、物语论在内的日本古代文论,从中国古典文论的引进、套用和初步消化,到中国文论的吸收、利用和主体性的确立,再到理论的成熟及对中国文论的跨越,经历了一千年的历史流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五大基本论题。一是"慰"论的文学功能论,将心理情感的慰藉作用作为文学的根本功能;二是"幽玄"的审美形态论,把超现实的幽深、神秘、暧昧模糊、间接,作为最高的审美形态;三是"物哀"及"知物哀"的审美感兴论,把激发与打动超越社会功利道德的纯粹人情,作为审美感兴之所在;四是"寂"的审美态度论,提倡观"寂色"、听"寂声"、修"寂心",以此作为诗人作家的审美境界;五是"物纷"创作方法论,提倡如实地、原生态地呈现人间生活的全部纷然复杂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日本古代文论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人间词话》作为以词话论词的殿军之作,诞生在清末国门被打开士人普遍以西土为先进的所谓心态转型时期,王国维以倡"风人深致"显其高端;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显其逻辑思路的清晰;以"境界"显其理论的谨严。然把这些理论置于唐五代宋词背景上反观其理论,能发现静安有"真""深"的理论成就,更有真亦不真、深亦不深可加以追寻的诸漏隐匿,读《人间词话》者对此若心知肚明,也许更有滋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