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懋  林德昌 《科教文汇》2010,(24):73-74
本文简要介绍了氢键的强弱分类,并讨论了F-H…F形成弱氢键和强氢键的不同情况,得出F-H…F并不是氢键上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的微观结构可对其性质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壳聚糖微观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的实验手段很难深入地研究壳聚糖的微观结构,因此文章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对壳聚糖中的糖苷键、氢键的性质与特征,以及乙酰氨基对壳聚糖结构与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 表明,壳聚糖糖苷键中O-C4键比C1-O键更容易断裂.壳聚糖的糖苷键比与乙酰氨基相邻的糖苷键更容易断裂.壳聚糖中形成氢键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基团运动的自由程度,而是氢键中电子供体的负电荷数,负电荷数越高则形成的氢键强度越强.壳聚糖中氨基N与羟基H形成的氢键强度最强.研究结果对壳聚糖溶解和降解的研究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氢键Y…H-X(X与Y是电负性原子,Y也可以是π键)是在质子给体的XH键与质子接受体Y的孤对电子或π电子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光谱性质分,氢键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红移氢键,其典型特征是:比较高的相互作用能(10~20kcal/mo)l,X-H键增长、振动频率减小(红移)以及红外强度增大;另一类是蓝移氢键,其典型特征是:相对较低的相互作用能(1~3kcal/mo)l,X?H键缩短及其振动频率增大(蓝移)。  相似文献   

4.
若干氢键团簇的纳秒和飞秒激光光电离及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 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 -H 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 甲醇以及哒嗪 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分别用第一代实验仪和智能F-H实验仪测出了汞原子和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对比考察了灯丝电压对两个实验曲线的影响,分析了用智能F-H实验仪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分子折叠体是一类由非共价键稳定的、采用有序构象的寡聚物或聚合物.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类非天然的折叠体,包括:1)由疏溶剂作用驱动的并入萘环板块的寡聚乙二醇折叠体,2)由分子内氢键驱动的寡聚酰肼折叠体,3)由分子内氢键驱动的并入锌卟啉板块的寡聚苯酰胺折叠体. 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揭示,在有机溶剂中这些折叠体可以作为非天然受体分子高效络合或识别结构匹配的有机分子和离子,并且氢键驱动的折叠体可以通过络合作用实现超分子体系的手性诱导或手性放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4-345
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杰课题组,利用羧基取代的新型柔性联吡啶鎓盐,基于氢键作用构筑了分别具有单股螺旋和三股螺旋结构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控制pH值成功实现了三螺旋体和单螺旋体在水介质条件下的可逆转化,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羧基间氢键模式对螺旋体转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因为氧原子电负性强,水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与另外两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之间有吸引力,化学上称氢键。所以,水是由许多水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F-H方法,并结合直觉模糊数排序法分析企业方、学研方和政府在产学研利益分配方式上的冲突问题。结果表明,企业方选择按销售额提成、学研方要求总额支付、政府选择"支持"是全局的稳定局势。此时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提倡采用"入门费+销售额提成"的利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源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氢键的本质为经典的静电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氢原子核是质量最小的原子核,其量子特性(量子隧穿和量子涨落)往往不可忽视,它们直接影响着氢键体系的结构与物性。如何实现对核量子效应的精准探测和描述是一个科学难题。本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发展了一套对原子核量子态敏感的扫描隧道显微术和高效的全量子化计算方法,首次获得水分子的亚分子级成像并观察到氢核的协同量子隧穿,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氢键的量子成分,提出了"核量子涨落弱化弱氢键、强化强氢键"的物理图像。这些奠基性的研究成果澄清了核量子效应领域长期争论的关键问题,并引领了该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5,(11):41-41
物理学家最终发现了水是如何沸腾的。水的沸点较高,这是由于打破连接水分子的氢键需要较多能量。水在加热时,氢键的破坏是没有规律的,有时会迫使氢键自我重组,产生与任何水分子都不相连的“空洞”。据认为,随着水温上升和更多的氢键被破坏,空洞会变大,直到氢键网络被破坏,水分子得以变成水蒸汽蒸发掉,但是没有人能证实这一点。现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学研究所的迪尔克·察恩使用计算机模拟256个水分子研究水沸腾过程中的早期状况。他发现,紧挨着的小空洞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洞,使水分子得以从网络中“逃跑”。…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裘晓辉研究员、程志海副研究员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实空间观测到分子间氢键和配位键相互作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分子间局域作用的直接成像。在超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该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探测原子力探针与分子化学键的电子云之间的Pauli排斥力作用,获得了吸附在铜晶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从头算MP2方法,对乙炔分子中的π键与(HX)2(X=F,Cl,Br,I)形成的典型X-H···π键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构建的复合物结构、相互作用能和BSSE进行了优化计算,对计算结果在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等参数进行分析,最后对C6H6中的π键与(HCl)2形成的典型X-H…π键复合物进行计算研究,并比较炔烃和芳香烃中的两种π键与卤化氢形成的复合物在氢键性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2H2···(HX)2复合物体系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结构参数都出现了周期性增加,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在整体上呈现减小的总趋势;C6H6···(HCl)2复合物相互作用明显强于C2H2···(HCl)2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1)
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甚至化学性质,对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水杨酸及乙酰水杨酸熔点、沸点、酸性等性质的不同,讨论了氢键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氢键及氢键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设X1,X2,…,Xn是一列iid随机变量,其分布为Fα(t)=(1-α)F1t) αF2(t),其中:α∈[0,1],F1(t),F2(t)都是定义在R^1上的分布函数,在下列条件下:(1)上述污染数据又被另一iid的随机变量序列u1,u2,… ,u3截断;(2)F2(x)分布已知;(3)存在某个可测函数M(x),使μ1=∫M(s)dF1(x)已知,构造出了α和F1(x)的估计。并证明了其强相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6-677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余正坤研究组、孙承林研究组和陈吉平研究组合作通过在烯烃分子的一端引入给电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电子的羰基来活化内烯烃碳-氢键的策略,高效实现了钯催化的内烯烃碳-氢键与端烯烃碳-氢键的直接偶联反应,合成了多官能团化的丁二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数值Laplace逆变换的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泽文  刘龙章  徐定华 《科技通报》2005,21(5):510-513,516
首先将Laplace变换转化成Hausdorff矩问题,然后基于矩问题的稳定化算法,由像函数F(s)的N+1个数据F(1),F(2),…,F(N+1)获得Laplace逆变换的数值解及其稳定性估计。数值模拟显示了算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链烷烃取代基与石墨表面的较强相互作用,可以获得烷基取代的有机小分子(酞菁、卟啉、碱基)的高分辨STM图像。理论分析表明,这些分子的吸附稳定性来源于长链烷基与石墨间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以及长链烷烃链间的二维结晶能。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组装结构受到分子与基底间、吸附分子间,以及溶剂与分子间作用的共同影响。对于长链烷基取代的碱基分子在石墨表面的组装结构中,分子的排列方式不仅受到烷基链与石墨间较强的取向匹配的作用,碱基分子间形成的多个氢键以及芳环离域π键的作用也会影响分子的排列方式,并且是造成烷基取代碱基分子组装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扫描隧道谱研究表明,硫醇在Au表面的自组装分子膜对电流的整流作用,来自于分子中巯基与Au表面形成的双电层,而不对称取代的NtBuPc分子在石墨表面的LB膜的电流整流行为,来源于分子内部的不对称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娄岩  杨培培  黄鲁成  苗红 《现代情报》2017,37(8):142-153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与其它技术组成的技术群落及各技术群落之间相互联系、渗透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技术的交叉融合。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技术领域间目前的融合状态及其融合趋势,将会对我国在相关技术方面的优先研发制定发展战略产生重大意义。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定量测量技术融合的框架,该框架以专利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技术融合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来确定融合的现状,其中微观分析中主要针对技术融合所形成网络的节点以及链路进行测度。最后以德温特数据库中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实例对其进行验证。针对实例研究,结果表明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B60L(电动车辆的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H02J(电能存储系统)等技术与其它技术比较容易发生融合且融合能力较强。G06F-B60W,G05F-H02M等技术对的融合在技术融合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且其融合强度质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杨敏  杨国梁 《科技通报》1990,6(3):159-161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化学键合相的保留机制是极性、氢键作用力和强制嵌入吸附三种作用力综合贡献的结果。补充并完善了Little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