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界的步伐,报界也先后实行了采编责任制。这是一大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也碰到两大问题:一是不易坚持,二是不甚理想。有的报社只是搞了一阵子,就搞不下去了。如今仍在坚持搞的,有的也是困难甚多。这里头的原因错综复杂,有责任制本身的不完善,有实践中的操作不妥,也有工作上的经验不足,等等。笔者认为,不论这原因那原因,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原因,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是责任制思路偏在单纯量化上。要想搞好采编责任制,就不能不来个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采编责任制的探讨》(载《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以质导向》)一文作者,就当前报界实行采编责任制不够完善而产生一些弊端的问题,提出“跳出单纯量化的框框,从以量导向改为以质导向”的意见,用意是好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这种探讨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该文对实行采编责任制带来的副作用似乎估计严重了一些。这既不尽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前一段和目前正在试行的采编责任制,是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  相似文献   

3.
《要着眼于“以质导向”——对采编责任制的探讨》(载《新闻战线》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以质导向》)一文作者,就当前报界实行采编责任制不够完善而产生一些弊端的问题,提出“跳出单纯量化的框框,从以量导向改为以质导向”的意见,用意是好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这种探讨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该文对实行采编责任制带来的副作用似乎估计严重了一些。这既不尽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进一步完善采编责任制。因此,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前一段和目前正在试行的采编责任制,是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  相似文献   

4.
批评难,在报纸、电台上开展批评更难。近几年我台抓批评报道,碰了不少钉子,几乎每搞一次批评,被批评者就找上门,纠缠不休。有的通过某些领导施加压力,有的谩骂、威胁采编人员,甚至以“文霸”、“诬陷罪”把采编人员控告到法院。类似这样的无理取闹的行为,一度曾使我们对搞批评报道产生疑虑:究  相似文献   

5.
时下,有这样一种说法:“搞新闻采编,贵在立意,至于‘新闻语言’,没啥学问,做到文通字顺就行了。”年轻人这样说,就连一些多年搞新闻工作的老同志,有时也如是说。 这是一种误导。新闻语言是新闻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化的民族语言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毋庸讳言,搞新闻采编,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立意是新闻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激励人民,二是服务大局,三是加强管理,“同时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加强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在两个文明建设和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拉开了报业竞争的序幕。竞争使报纸的“纯客观”倾向再度抬头,有人对坚持党报的指导性产生怀疑,甚至要否认党报的指导性。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党报不但要坚持指导性,而且有必要强化指导性。 指导性是党报追求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的突出特色和基本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搞了三四十年的计划经济,现在要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巨大转折。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很多人会有疑惑,许多事物人们也许不理解不接受。这就需要去引导,去解释、去说明。十几年的改革历程,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直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报的指导性都发挥了自己的威力。这一成功的经验说明,在市场的海洋里,党报的指导性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近两年,党报发行量的下降,不外乎两个原因:一  相似文献   

8.
张鹏 《记者摇篮》2010,(4):58-59
这几年在《新闻正前方》栏目搞纪实片的采编和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地感到节目的采编和制作有着很深刻的需要挖掘的理论。在采编和制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和感觉,有时灵光闪现的感悟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纪实报道也有许多值得继续探究和完善的地方。笔者就几年实践中电视制作的画面语言,同期声和解说词这三要索做以初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要坚持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就应该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总体来说,我们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或者是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有的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不顾大局、搞内耗;有的精神状态不振,为村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好党,是当前特别主要的任务。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基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薪养廉”之说也感染了我们新闻工作者。有一篇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要根治有偿新闻,也需要“高薪的方法”,“就是对新闻采编人员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认为“如果新闻采编人员薪水太低,生活过于清苦,就不容易抵挡金钱的引诱力而搞有偿新闻”。 按照作者的意思,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界所以出现一些搞有偿新闻一类的腐败现象,是由于工资太低,人们生活贫困所致,如果大家都拿了高工资,就可以“养廉”,就不会出现有偿新闻了。 真是这样吗?如果此说成立,那李效时、孙树兴、蔡原江这些原新闻工作者所以大搞有偿新闻,甚至接受贿赂而犯罪的原因,就是工资低而不是道德问题了?相反,有些工资未必有这些人高的记者、编辑、总编为什么却能清廉如水泥?可见,“高薪养廉”说,只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11.
其五,真实准确,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生命,消息写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基本要求.有的记者和通讯员认为,写消息一般是“急就章”,几百字的消息更简单,抓点材料就成了.所以,采访时粗枝大叶不用心,写稿时更是马马虎虎,甚而对事实的真伪也不追究清楚.用这种态度搞报道,不仅写不出好消息,还可能导致报道的失实或浮夸,犯这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家企业纷纷开辟了新闻专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笔所在的攀钢日报,仅在二版上专门开设的专栏就有十个,实行滚动式报道。企业报新闻专栏的专题报道要起到警醒、激励作用,需要采编人员付出很大努力,才能使所采编的报道真正起到入眼、入脑、入心。但也有不少做得不是很成功,所采编的报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认为专稿采写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张报纸质量的好与差,水平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怎样才能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呢?各家报社的情况不同,因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也不一样.我们谷城日报社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从坚持五项制度着手,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报水平”的办法和措施。这五项制度是: 坚持新闻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从1996年开始,我们明确要求每位采编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三年时间,学习一本业务书籍,从事编辑工作的学习《报纸编辑学》.从事记者工作的学习《新闻采访学》,从事校对工作的学习有关校对书籍和汉语知识,并要求做到有书本、有笔记,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培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1982,(3)
我县农村是去年夏天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今年年初,我们抽调了二分之一的人力,下到全县12个公社、25个大队,就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图书室怎么办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访问了各种类型的人(包括大小队干部、图书管理员、中小学教师、知青等),召开了各种类型的会(包括党支部会、团支部书记会、青年座谈会等)。那次调查,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在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看书学习的迫切要求。例如,我们在水田公社余家大队召开的青年座谈会上,到会的18个同志就有15个发了言。水银公社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同志说:不是我们不想看书,也不是没有钱买书,而是领导太不重视图书  相似文献   

16.
有些通讯员写稿时不把标点当回事,一篇文章一个逗号到底者有之,一个句号到底者有之,还有一顿到底的;有的分辨不出是逗号还是顿号,就是用笔那么戳一下。碰到这种情况,编辑一边改稿,一边要给他点标点,我就作过多次。有的能辨明意思还不难,搞不明白的又不敢胡点,只好放下稿子。有的通讯员胡乱点上标点,编辑再不细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报刊的通讯员,为什么有的人月月、甚至周周都有稿件发表,而有的人却几个月也写不成一篇稿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选择题目,不善于立意、构思,抓不住、抓不准主题,往往就难以成篇了。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梁松,将自己在多家报刊上发表的批评性报道汇编了一本《荆棘小集》。他写的题记是:“不能只种花不栽刺。新闻如果没有尖锐的批评,就是最大的不真实。”在新疆新闻界,象粱松那样敢于坚持采写批评性报道的圮者并不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批评性报道太难搞。在困难面前,有的新闻工作者却步了。粱松也犹豫过,但他想到自己的使命,也就不在乎个人的得失了。  相似文献   

19.
有些文科毕业生来报社实习,仅几个月时间,就发出“搞新闻采编没劲”的感叹。言下之意,采采编编并非做学问,毋需有“学富一车”之功底。他们有这类想法也不足为奇,就在我们新闻界内部持这种观点的也为数不少。当年,我在省城一家报社实习时也这样认为:天天看一大堆通讯员来稿,日日按“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定格,总觉得枉学了五年什么“学”呀、“史”呀、“论”  相似文献   

20.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 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难”字挡住。近几年来,我们从组采这方面报道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只要记者、编辑有“三股劲”,即满腔热情采编先进典型的闯劲;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写作先进的实劲;坚定不移颂扬先进的韧劲,那么,采写工作上的“三难”是可以克服的,并且能够采编出一批受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