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项是实寄封。我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等分类收藏,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革”期间的,与报刊编辑部交往的,封面是名家题字的,外国实寄封等。其中有一枚报纸封(图1),它藏着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1998年第12期刊出谢孜学先生《专为党中央服务的“山河”邮局及其实寄封》一文前后,刘广实先生和谢孜学先生都催我介绍一下所藏的“冶河”邮局实寄封,今遵嘱为文,与同好共赏。 附图的这个实寄封是由“云山部二三部一大队”寄至“河北省井陉(误写为“兴”)县第三区南古地村”。封上未贴邮票,正面上部盖有红色带框的“军人家信”戳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15日,丁之升先生在逛合肥城煌庙邮市时,发现了一枚破旧的实寄封。封面上残缺的红条印章,引起了丁之升先生的注意和兴趣。与卖主几经交涉,丁先生购得了这枚封,回到家中,丁先生小心地把烂纸封展开,在放大镜下仔细地观察,发现红条印章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二营六连”字样.封上并书写有“1932”及“五月七日”字样。看来这是一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实寄封。丁先生为这一发现而惊呆。为保护革命物和展现它的全貌,他特请裱画大师为此封进行了精心的装裱(下图)。  相似文献   

4.
实寄封是邮政历史的重要佐证。从黄立峰先生提供的“奇特的信封”图来看,笔者的看法是: 1.由政资费:该实寄封未贴邮票,也无大宗邮件的“邮资已付”邮戳或“盲人读物”免资戳记,更无“邮电公事”邮件的可能。因此,该封应是一枚“欠资封”,但收寄邮局又未加盖“欠资戳”,这是不合乎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普一和改一的提前实寄封媒体上多有报道。仅《集邮》增刊第3期上发表的山东李秋实先生《用实寄封探究“普1”的发行》一文,即举证出销有1950年2月8日收发戳的普一800元票提前实寄封5枚,品种包括本埠平信、本埠挂号信、外埠平信、国际航空信四类。至于改一的提前实寄封,仅笔者的藏  相似文献   

6.
春初,集邮圈许多人在策划替郭润康先生祝寿。自从毛主席提倡不给党内领导人祝寿以后,又经过“文革”动乱的“洗礼”,大家对公开祝寿总有些避忌,而事实上,亲友之间不会忘记生日,全世界都会唱Happy birthday to you。郭老是邮德的楷模,众望所归,以区区邮品图个热闹,何乐而不为呢?联想到还有一位老人——周巍峙先生,他竟有兴致向全国几百个地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09,(6):27-27
2009年5月初,孙少颖收到郭润康的一封贺寿信,信中写到:少颖先生您好:今天收《集邮博览》第5期,敬悉迎来您八十嵩寿,欣喜万分,写上俚句四言,表示远方的祝福,祝健康长寿。郭润康敬上五四青年节孙少颖先生高兴地说:"我还没有看到《博览》上刊登的消息,郭润康先生反而先于我看到了,还给我写来了信。"原来,孙先生低调、淡  相似文献   

8.
吕维邦 《集邮博览》2014,(10):14-15
2014年6月出版的《集邮博览》编发了广东张益茂先生的“珍贵的实寄封,悲壮的信札”(以下简称“信札”),文中称他从网上购买了一枚20世纪50年代从青海玉树寄往山东即墨的实寄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枚使用了少见的“双弓戳”(星月戳)盖销的邮票(图1)。于是张先生展开了一系列查证研究。文章这样写到:“双弓戳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地,使用时间短,存世量不多……就目前发现的双弓戳来看,用于单据上的相对较多,用于实寄封上的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2010年第10期《集邮博览》发表了刘肇宁先生的《赣西南赤色邮政3分邮票实寄封收藏始末》(以下简称“刘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本人的思索。发现文中有两点说法值得商榷,一是赣西南赤色邮政的创办时间,二是实寄封的日期。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2):62-63
自从戳趣园开办以来,我们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戳趣园的“趣”字究竞从何而来?最近,收到郭润康先生的一篇小稿,说是小稿,郭老在信封上就已标明“内有小稿一件”,拆开,果然,一张寥寥数语的手写稿纸而已,但一气读罢,却不得不叹服:这分明是小中见大的一篇大稿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邮电部所编的邮票目录中,“普1”的发行日期是1950年2月10日。但在钟笑炉先生主编的《近代邮刊》第5卷第2期(1950年3月)第1版,曾著文介绍“普1”的发行计划,并称:“其中800元一种已印就,于2月7日发行。” 时至今日,尚未闻有发现2月7日的“普1”实寄封。现介绍一个贴“普1”800元票,用于1950年2月8日的实寄封,据知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普1”实寄封。这个上海本埠平信封,封背贴“普1”800元票1枚,  相似文献   

13.
图书简介     
《郭润康集邮日记》 郭润康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集 邮家,也是邮学家和集邮活动家。为 了帮助广大邮人了解郭老的集邮经 历和集邮理念,贵阳市郭润康集邮研 究会推出了这本《郭润康集邮日记》。 该书收录了作者从2003年3月 23日起至成书时以日记体所撰写的 文章,是《郭润康集邮日记》系列的第一部。郭老的文 风,朴实厚重,平易近人;郭老的文章,内容丰富,论述 精辟:读者可以从这部日记中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1月26日,到了“万里行”的第四站——贵阳。我登门专访了郭润康先生。 郭老从北京参加全国集邮联“四大”回来。因为来去均乘火车,对一个78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够累的,隆冬时节着了凉,时时咳嗽。初次见面,谈古论今,就象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今年第一期刊出“改4”100元和200元的较早实寄封资料,从笼统“全套首日”发展到对每一种面值“个别首日”的研讨,这是邮学研究的又一可喜进步。据我所知,“改4”的实寄封原以1950年7月5  相似文献   

16.
乙酉年,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菜花金黄的日子,郭老自贵阳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郭润康集邮日记》,真乃喜出望外,如春风吹拂送来邮书芳香。这本书是郭老继《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一、二卷之后的第四部集邮专著。《郭润康集邮日记》是从2003年3月23 日至2003年12月31日,以日记体裁所写的集邮文章,共26篇,28万字。目录以写作时间为序。为方便查阅,内容又分:心系“非典”、邮苑新枝、邮海泛论、邮缘邮谊、释疑解惑、封片戳卡、偶拾随笔、票品评介、邮会邮刊、邮旅记事10个专题。篇篇生动朴实的集邮日记均由短文组成,邮识丰富多彩,文理精湛动人,通俗流畅易懂,紧随邮事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以集邮作“大文章”,以集邮阐发哲理,以集邮指点人生,以集邮愉悦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为数众多的中国早期实寄封里,只有大龙邮票实寄封,有台北集邮家黄建斌(1920-1997)著的《大龙信封存世考》。最近旅法华人集邮家留伯仙又出版了《红印花加盖古封录》一书,其余多种古封,尚未见有专著问世。中国早期实寄封,顾名思义就是中国邮票发行初期的实寄封。“初期”到底有多长,未见法定的规定。“初期实寄封”,若简称“中国古封”,也无不可。国内外集邮界对这个“古”字,并未有统一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集邮,被称之为“王者之乐”。早在上世纪30年代,五洲集邮社创始人张景盂在他的“集邮之乐乐如何”一文中写道:“邮票有趣味,是最文雅最高尚的娱乐,可怡情悦情,解闷消愁,倘能偶一展示,亦可以乐此不倦……略节其饮博嬉游之费,从事于集邮,不必夸多丰富,而自照乐在其中。”郭润康先生也有:“集邮发轫于邮政,旨趣来源于娱乐”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6):4-4
浓郁的人文性第五期《集邮博览》专题是"古城",围绕我国和国外的邮票,让我们看到了已经见诸方寸的古城,还让我们了解了古城凤凰县,认识了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但相比较而言,"周年祭"这组文章更打动了我。"周年祭"一共五篇文章,既有灾区临时邮局的介绍,也有北川灾区实寄封片欣赏;还有各地启用的火炬传递改期戳,中国邮政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作者所言,“该信封系‘文革’初期的军邮封,虽其貌不扬,但它出生在‘文革’初期,是当时重要的实物资料”。十年“文革”是个动乱时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两枚实寄封产生在1967年2~8月问,也是“文革”最动乱的时期。实寄封真实反映了那一段非同寻常的岁月,也记载了这一段历史,但从展示两封信的内容来看,有些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