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李忠 《集邮博览》2012,(6):49-49
《集邮博览》2011年第10期和2012年第4期分别刊登了赫建先生的文章《二次利用制作的商函封》和《二次利用制作的邮资封》,文章认为这种信封内印有广告图文的银行"透明窗口信封",是用二次利用的纸张制作的,即印制信封的厂家用一面已印有图文的纸张来二次利用,把没印图文的纸张反面印制成信封,以节约纸张。还说这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赫建 《集邮博览》2012,(4):59-59
笔者曾在《集邮博览》上发过一篇《二次利用制作的商函封》。最近又获得了一枚二次利用制作的邮资封,比较新颖少见。  相似文献   

3.
姜运南 《上海集邮》2004,(11):29-29
对于第8期刊出的《JF56粘印》,笔者虽未见其实物,但从印刷知识出发,认为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这个粘印封是人为制造的赝品。 粘印是因为连续印刷时,偶而漏放了纸张,油墨印在了传送纸张的滚筒上,后续放入的纸张,就在背面沾上了图案。  相似文献   

4.
2004年浙江省高考录取专用封(下称专用封)仍然是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委托浙江省邮政局监制、浙江省邮电印刷厂设计制作。该专用封规格250mm×165mm,封面底色粉红色,彩色印刷,图案与去年设计制作相同。专用封右下角有一颗直径30毫米纪念章,圈中有一用小篆体写成的大“贺”字,内环还有“2004年高考录取纪念”和“中国浙江”等字样。封的上部印有  相似文献   

5.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0期赫建先生的《二次利用制作的商函封》一文,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不认为这是“废物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三.如何制作完美的手绘封当前国内手绘封收藏活动方兴未艾,邮票设计者手绘封作为手绘封中最具魅力的板块,探讨其制作对提高手绘封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邮票设计者手绘封而言,首先要求绘封者必须是所贴邮票的原画作者或设计者,并且手绘图案必须是基于邮票主题、主图的极限型或关联型创作。绘封载体最好用白封,如果是水彩技法就应该用水彩  相似文献   

7.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8.
何欣 《上海集邮》2001,(6):31-31
笔者在北京某邮局购买了100个JF59《邮政报刊发行业务开办50周年》纪念邮资封,清点时发现其中一封的背面说明文字全部印在封面上,而封背却一片空白,形成罕见的变体(图刊封三)。造成这种变体的原因是在印刷封背面黑色说明文字时,将先前印好的半成品纸张放颠倒了,使其印在封正面图案上,形成叠印。近年来,有关邮资片的各种变体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9.
我爱好集邮,喜欢自制首日封。龙年又快到了,即将发行第三轮龙票,不禁想起了1988年我自制龙票首日封的一件往事。记得那年1月5日,我从蓬莱邮局买了数枚戊辰年8分龙票,并在自己制作的空白信封右上角贴上了一枚,然后去县里龙山店邮政支局盖日戳,一枚自制龙年首日封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巧制拜年封     
2011年2月3日是农历辛卯年的春节。集邮者制作拜年封贺新春,早已成为时尚。今年的拜年封如何出新?笔者颇动了一番脑筋。在反复仔细地欣赏了2011年中国邮政贺卡幸运封之后,对内装的一枚“贺年邮票不干胶小全张”产生了兴趣。一种构思渐渐形成。就动手制作起来。  相似文献   

11.
拜年封(PFBN)是中国集邮总公司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而专门制作发行的。始发于1993年除夕,至今已连续发行了21枚,编号为PFBN-1到PFBN-21。  相似文献   

12.
2009年8月     
王攀 《集邮博览》2009,(9):10-10
制作原地封今年适逢人民大会堂落成50周年,7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人民大会堂》特种邮票一套2枚,小本票1本。人民大会堂坐落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曾多次荣登方寸,这为制作原地封提供了很好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生活中,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卷子,还有一些废弃的纸壳和报纸等。这些废弃物如果加以利用,制作出学生喜爱的体育器材,既能充实体育教学器材,又能丰富教学手段。一、教具的雏形与设想最初是受到了科学课的启发,学生利用废弃的纸张做了很多小手工。课余时有  相似文献   

14.
炮火下的幽默炮火下的幽默——人性另一面的折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留下了许多漫画封。这些漫画封,凡实寄的,刚上售价每件都在100美元以上;更多的是新封,纸质古旧,有的泛黄,漫画笔触夸张(图1、2),多数印在信封的左边或左上角,也有的占据信封上半部,或以整幅的彩画作为衬底。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遵义会议”邮票,几十年来,为收集、研究有关“遵义会议”的票、戳、封、片等邮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编组了《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邮集,并参加了全国邮展,还获得了铜奖。我还利用有关票、戳、封、片制作了颇有纪念意义的邮品。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05,(4):7-7
12月5日,笔来到山东曲阜制作原地封,可这里并未举行邮票首发式。  相似文献   

17.
苏雷 《集邮博览》2012,(4):49-49
笔者在整理“安徽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门票”(2011年贺年有奖明信片)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明信片的正面,即印有邮资的一面的纸张不是正规的纸张,好像纸粉一样,用潮毛巾稍微擦几下,就能把印在上面的黑色字体擦掉。于是,  相似文献   

18.
镶嵌封是由国家邮政部门特别制作、供集邮者收藏的一种镶嵌币(章)等非纸质物品的信封。其镶嵌物的材质和形态多种多样,所反映的主题十分广泛,内容丰富。笔者是一名矿物宝石专题集邮爱好者,在收集该专题邮票的同时,也收集相关的各种藏品。近年来陆续收集到几种与该专题相关的镶嵌封,特在此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吴少华 《收藏》2001,(10):37-38
在美国注册已成立50余年的可口可乐收藏家协会,其8000多名会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孜孜不倦地收藏着可口可乐公司100多年来制作的各种老古董、纪念品与珍藏品。在中国香港也成立了可口可乐收藏协会。以前,可口可乐收藏在中国内地是空白,如今填补这个空白的是上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收藏家沈祖尧。  相似文献   

20.
王文嵩 《收藏》2006,(7):96-97
笔者爱好集邮,特别对制作、收集自然实寄极限封、相关封和趣味封情有独钟。为了制作这些封,我每次到外地出差办完公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各文化用品商店或百货公司的文化用品专柜购买美术信封,并且一买就是三五扎;有时还直接到生产厂家和批发部门求购。至今尚存近千种不同图案、未曾使用过的信封几千枚。开始,那些绑扎信封的小纸条并未引起我注意,信封用后即随手将它们撕下扔了。后来有一次,一下撕了10多条,很多品种放在一起时相映成趣,显出了这些小纸条的艺术魅力。从那时起,我就慢慢地积少成多,居然十分可观。我将其分类整理,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