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复习课,听后豁然开朗,竞有不吐不快之感--原来计算复习课也能出彩.现摘录几个片段,与您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2.
从何时起开始读小说,现在已记不太清了,大约是从小学一年级吧,因为从那时才开始识字。我的奶奶爱听评书,常常讲给我听。每年冬天农闲了,学生也放假了,我的哥哥便每晚伏在煤油灯下为奶奶读评书。间或父亲和叔叔也读。我自然是听众了,常常被书中的传奇故事吸引得入了迷,书中的英雄人物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自己能识字了,就找这些书来读。虽然许多字要查字典,但还是免不了将一些字读成别音。如“单雄信”的”单”字,在两年的时间里都读成“dan”,直到有一次与哥哥谈论起隋唐十杰的,才知道有姓“shan”的没有姓“dan”的。尽管这样…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文体特征解读文本。2.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3.品鉴作者情感,思考个体命运与社会必然的联系,从而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听单田芳评书。【屏显】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师:这个以评书为生的艺术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并非每个像他一样的人都是这么幸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师陀的《说书人》,看他有怎样的命运。这篇文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我担任了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上课评委,连续听了12节执教内容相同的课,课题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听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那就是这些课难以给人一种动人心弦甚至刻骨铭心的冲击.于是,我便有了以本课为例探讨"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而生发出的以下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听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起始课"小熊购物",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期末考试后,老师在班上批评我考得不好。他说:"同学,你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全班一平均,你严重拖咱班的后腿。"我听后很是不解,就举起了手问:"老师,咱班又不  相似文献   

7.
"你的作业做好了吗?"爸爸的声音传过来.我低声回答:"还……还没有做完."爸爸生气了:"你这笨蛋,陈丹和你一个年级,早就把作业做完了,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听了非常伤心,但是我还是要把作业做完,我知道爸爸想让我比别人好.  相似文献   

8.
我听了一节数学随堂课--"相遇"(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课上.我认真观察、仔细倾听了学生解决"相遇"的过程和教师的引导过程.现将我的所见、所思、所为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9.
<正>"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低年级,更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对"听"的习惯的培养也变成了低年级的必修课。一年级时,学生刚入学,我就未雨绸缪,利用很多情境进行了生动而刻意的教育,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可没想到,二年级一开学",听"的形势却发生了变化……上课就像打仗开学还没几天,课堂上暴露出来的"听讲"问题就让我应接不暇了。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放松,一年级时初步养成的"听"的习惯完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上课时,学生都想让自己获得回答展示的机会,便"耍"出万般手段引起老师的注意:或"啊啊"作想,  相似文献   

10.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很难成为孩子的老师,自己教孩子,他总是不听或不耐心听,结果也总是在吵闹中收场。去年,亲戚把孩子送到我家来学习,我也试着当上了"家教先生"。我的这个侄子上小学六年级,很聪明.却十分  相似文献   

11.
梁子晴 《辅导员》2013,(Z1):116
"小小刘兰芳"是我在"学生大讲堂"上讲过一段《武则天》的评书后得来的雅号。讲评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可想起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学生大讲堂"!哇,两百多号的席位竟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塞满了人,一丝丝的紧张掠过之后,跃跃欲试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梁子晴 《辅导员》2013,(14):116-116
<正>"小小刘兰芳"是我在"学生大讲堂"上讲过一段《武则天》的评书后得来的雅号。讲评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可想起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学生大讲堂"!哇,两百多号的席位竟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塞满了人,一丝丝的紧张掠过之后,跃跃欲试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我担任了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上课评委,连续听了十二节相同执教内容的课堂教学,课题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听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那就是这些课难以给人一种动人心弦甚至刻骨铭心的冲击。于是,我便有了以本课为例探讨"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小个子     
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可就是个子太小,这不但让我烦恼,而且让我伤透了心!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一直担任班长。可是到了六年级一分班,就没有人听我的了。我每回行使班长职权的时候,同学们就冲我大喊:"瞅你那个儿头,跟个小豆包似的,还想管我们!"我听了心里别提多生气,可每次都忍着,勉强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没听潘长江说吗,'董存瑞个儿不高,关键时刻能举炸药包;雷锋个儿不大,英雄事迹传天下,'科学证明,浓缩的才是'精品'……"可到了家,我却趴在床上,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15.
近日,学校组织三年级教学督导期间,我听了同题作课的几节"认识小数",课上几位老师不同的练习设计引发了我对课改新理念下练习设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上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可能性",是新课程实施后才编人教材的内容.执教者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在上完八年级思品上册4.2"民族文化与我们的关系"一课之后,八年级(3)班课代表吴丹丹同学说:"老师,听您的课实在太累了,每节课我都得绷紧神经,认认真真地听着,稍不留神就不知道您在讲什么!"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随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分一分(二)".我像往常一样边观察边记录,其中一个小男孩的发言让我眼前一亮,引起我的关注,课后对其进行了访谈.下面把我的所见所闻和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评书艺术家说评书,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剑拔弩张,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就会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吊"听者的"胃口",诱使人们继续听下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此法,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效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曹操,你好     
曹操:你好!你知道吗,《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我不仅爱读那本书,甚至还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评书。在众多人物中,我尤其喜欢你。我背诵你的作品,阅读以各种渠道获取的关于你的故事,不厌其烦。我觉得,所谓的评书或者演义,听过看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作者根据需要创作的,内容虽然很精彩,但往往不乏改编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