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园诗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特别是第二至六自然段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示了荷兰的田园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并掌握“极目远眺”等10个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2.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优美和谐的意韵。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相似文献   

4.
《田园诗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特别是第二至六自然段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示了荷兰的田园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的32名执教教师向大家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我执教了湘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田园诗情》。能参与这次活动,是我教学生涯中最为光荣的一件事。而这堂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田园诗情》是一篇抒情散文,重点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荷兰风光以及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备课前,我仔细研读了课文,发现课文很像“行板”(音乐术语,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循着“真正的荷兰”这条主线,我和学生感受到了如诗如画的荷兰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7.
李安仁 《考试》2009,(2):54-55
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过分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弊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的人文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综合素养、道德情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课文设计教学过程,着重加强对语文“人文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从《诗经》到陶诗看田园诗的发展与成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的田园诗比《诗经》中的田园诗成熟,其表现为:一、由无名氏创作的四言诗到诗人创作的王言诗;二、由叙事性的田园诗到抒情性的田园诗;三、由理想田园生活的笼统概念到优美的学蓝图。  相似文献   

9.
谢默斯·希尼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恬静的田园生活而广受赞誉。《挖掘》探讨的不仅仅是诗人的童年生活,它挖掘的是曾一度被遗忘了的爱尔兰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身份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爱尔兰民族的爱以及追寻爱尔兰文化和历史的决心,是希尼早起创作思想的浓缩。  相似文献   

10.
朱海英 《广西教育》2013,(29):59-60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个维度,在教学中应当侧重于哪一个维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应取决于学生与课文互动的需要。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文的教学中,当课文阅读中的工具性问题已经解决时,人文性的有关讨论便浮现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加以延伸,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能是一件益事。一、教材分析教学《嫦娥奔月》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工具性问题:生字词要让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一篇散文《信客》(收集在《秋雨散文》中)被收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信客曾经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历史舞台。当时邮政事业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联系就靠信客。信客成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余秋雨先生借信客这个狭小的舞台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权威的定论,毋庸置疑。但我总是惴惴的,我实在不能准确把握“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就我的浅见,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当因时、因地、因民族而有所差异。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见于《周易》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刘勰《文心雕龙》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又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本也”。由此可见,一篇文章,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4.
田园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因为遁世的基调为人诟病,但其勾勒出的美好的乌托邦,给人以生态启示。在逃离尘世、追寻乌托邦的过程中,田园诗不可避免地遭遇社会现实,与社会现实发生交锋。华盛顿·欧文的《英伦见闻录》描绘的理想的、经过人工雕琢的美丽乡村里,洋溢着强烈的道德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乌托邦似的乡村里,死亡也不再恐怖。同时,《英伦见闻录》在一定程度上指涉了英国的社会弊病,反映了作家对帝国扩张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5.
心感应外物,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欲)。如何看待人的这些情(欲)遂成为经学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孔颖达从关注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汉代易家及魏晋玄学家思想予以扬弃,认为气论基础上的自然而然的特征是宇宙万物的本性,圣人有情(欲),情(欲)受本性的制约,而且圣人的情(欲)与圣人的志向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田园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了。那么,你可曾发现身边的田园之美、田园之乐呢?来,看看这段影片,也许在这些熟悉的画面里你会有新发现。(课件出示配有古诗的家乡田园风光片《田园诗情》,师随机解说,引导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7.
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共同的亮点,由于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不同,二者呈现不同特征:阿拉伯民族情重爱浓的文化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束缚使《一千零一夜》的爱情故事重“情”不重“性”,而卜伽丘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决心则让《十日谈》的爱情故事重“性”不重“情”。二者恰当结合于婚姻之内,这才是现代人的爱情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孔凡权 《考试周刊》2013,(98):11-1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材大多是由充满人文气氛的篇章组成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经典文章的人文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如此,教育教学才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讲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才能使人相信,才能打动人,才有说服力。就像做人一样,你只有真诚待人,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真实,是生命的底色,同样也是作文的命脉。  相似文献   

20.
《花木兰》中,感情色彩丰富,主要有:本份情、爱国情、孝父情、敬业情、夫妻情、姐妹情、姐弟情、女儿情、战友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