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师问一年级的学生:“冰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快乐地回答:“冰融化了是春天。”我们不禁为学生如此充满灵气的回答惊喜和感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灵性却在减少。学生一旦没有灵气,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健康》教材中,有一课是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看书、观察、请教等方式认识交通标志。上课时,当老师把交通标志画到黑板上时,大家很快认出了这六种交通符号,而且气氛热烈。书本上的知识顺利教完了,但教师并不满足,学生也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3.
毛朋华  黄蓉 《云南教育》2005,(13):16-16
《放小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鸟儿,走近人物,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感受情境,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4.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相似文献   

5.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相似文献   

6.
文莉 《四川教育》2007,(11):22-22
《一只小鸟》是冰心作品里一篇催人泪下、促人深思的课文。对"小鸟"形象的把握,是学生能够对话文本的关键,也是把课上厚的着力点。杨丽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融生活体验于语文学习,化文字为生动的画面,化文字为美好的情感,化文字为高尚的道德,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今天很欣喜地看到针对同一篇课文的两堂不同设计、不同风格的语文课。 首先,这两节课的切入点明显不一样。第一节课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第一、二自然段,在读中体会到这是一只快乐的、爱唱歌的小鸟.甚至有同学说到小鸟的自信。而牟老师的课,从一群孩子打伤了一只小鸟的故事开头,来看这一行为的后果,来认识这只小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日记》2007,(9):4-4
小星星上一年级的时候,只有五岁,是全学校最小的学生。但她是个志气很大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不服输,有股倔强劲儿。为了让她认识更多的汉字,一年级上学期爸爸妈妈就跟她一起读完了拼音版的《伊索寓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是的,快乐对我们的生活多么重要!每天面对一大群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使老师的情绪变化很大,也很容易把来自家庭和生活的苦恼带进课堂。但一个老师的心情不仅仅属于自己,还会辐射到几十个孩子。不快乐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老师本身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把快乐带给孩子,教育原本是一种享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3日,我有幸聆听了金明东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他的教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教学态度严谨,令与会者叹服。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理念之一,并指出“体验”是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刻不容缓。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体验学习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样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随着新版课标的进一步实施,体验教学得到空前的重视,犹如雨后春笋。教师们大展身手,或紧密联系生活,或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教学中遇到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例: 一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两个班中,分别教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填写如下的数列表时,处理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张海超 《成才之路》2013,(17):92-93
我在上学期上了一节政治课,受到了听课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节课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二课时——《多锻炼多实践》。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大的成功就是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全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使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范丽华 《江苏教育》2005,(3B):42-4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融写景与记事为一体的章。作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月光下江面、江边水与光的交融,明与暗的相称,既写出了月夜的宁静美,又写出了江面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2006,(3):9-9
新学期,上海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作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即将进入第二学期学习的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将从530个减少到445个,课文总量将从53篇删减到48篇,听说练习也将由8次减至5次,这是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教委举行的“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调整意见”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雪艳 《四川教育》2007,(10):40-41
【案例】我听过一节随堂课——《称赞》(人教版第三册),执教教师教学"粗糙"一词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刚读完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粗糙’是什么意思呀?"教师微微一笑,扫视着全班同学,可惜没有一个人举手,显然大伙儿都不懂。这个抽  相似文献   

18.
这个例子出自一个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一位男老师,他所选教的一节课是《梅岭三章》。这位老师知道,陈毅同志创作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这三首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于是,他苦心设计了一段导入语,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出来,然后,趁热打铁,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三首诗。紧接着,这位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这三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刘程元 《中国教师》2010,(22):25-26
<正>2001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必须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为此我研究了以下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