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的责任、使命、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要求大学既要走出“象牙塔”,又要超越“象牙塔”。所谓走出“象牙塔”,就是大学不仅停留在育人与传承学术价值的层面上,更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早期的西方大学曾经具有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 ,以维护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自由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逐步走出了“象牙塔”,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同时也使大学面临一种艰难的选择———如何既适应社会又崇尚学术 ,怎样才能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保持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不仅要走出“象牙塔” ,还要超越“象牙塔” ,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责任以及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提出的基本观点“象牙塔”是一个“舶来”的词汇,英文是IvoryTower。查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发现其中只有“象牙”辞条而没有“象牙塔”辞条,但我们还是可以对此作点文化学意义的解释。“塔”具有宗教性和神秘性的文化内涵,而“象牙”则象征着...  相似文献   

4.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继教学和科研之后,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把社会服务的职能又引进了大学。潘懋元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从多种学科的视角说明了“走出象牙塔”之后的大学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点:大学在同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紧密关系的同时也即要求大学的各种职能之间保持张力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有人将大学校园比作“象牙塔”,而高中生的“宿舍——教室——食堂”的圈子又何尝不是一座象牙塔?曾几何时,一曲《我多想唱》牵动了千万“象牙塔”中莘莘学子的心。“象牙塔”的价值何在?是弃,还是取?  相似文献   

6.
当下,“80后”沉湎在《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集体缅怀青春岁月;“90后”已经或即将冲出象牙塔,成为社会新鲜人;而初登人生舞台的“00后”,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正走出一条极具个性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刘微 《现代教学》2014,(9):77-79
瓦格纳是一个特别的教育学者,他教过10年高中,当过2年校长,在公益组织工作过6年。与一般的教育学者 不同的是,瓦格纳关心“象牙塔”外的世界,与商界领袖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看来,今天“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与“。一成不变”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校教育因为脱离真实世界而变得像“盲人摸象”或“自娱自乐”,而《教育大未来》一书犹如照射进“象牙塔”的一束亮光,打破我们的闭门造车,照亮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8.
波兰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新趋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东欧剧变后,波兰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其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深刻转型,并呈现出一系列发展新趋向.学术研究由“去制度化”走向“重建制度化”;办学体制由“私营化”走向“重归公有化”;治理导向由“集约化”走向“分层化”;发展理念由“守护象牙塔”走向“超越象牙塔”.波兰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新趋向显示,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竞争与分层”、“守塔”与“越塔”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下,“80后”沉湎在《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集体缅怀青春岁月;“90后”已经或即将冲出象牙塔,成为社会新鲜人;而初登人生舞台的“00后”,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正走出一条极具个性化的道路。回首2014,盘点这一年锋芒初露的“00后”,看鲜衣怒马少年时。借助他们的模样,让我们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萌发。@“00后”点燃娱乐圈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对大学教师群体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当前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来自“消费社会”的冲击、“象牙塔”内科层制压力和高负荷工作引发的“高原反应”等.  相似文献   

12.
刘茜  陈少远 《教育》2011,(8):41
习惯中,我们经常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因为校园超脱现实社会,一直庇护着学生学者埋头研究苦读,但一次次论文剽窃、教学评估作假、学生拜金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抛开习惯,重新审视高校。我们的大学怎么了,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坚守"象牙塔"?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办学形式多样化,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参与市场经济越来越频繁,“象牙塔”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  相似文献   

15.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20几年,大学被叫做“象牙塔”,里面装的是“天之骄子”。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随着这一批学生的毕业,“就业难”成了这十年来我们想回避都回避不了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纷繁芜杂的社会来说,校园一直以其平静、纯洁与淡泊而被人们誉为象牙塔。然而,也正因其平静、纯洁与淡泊,曾几何时,传道授业的校园终成了各种“骗林高手”眼中的一块发财宝地。形形色色的骗局和陷阱裹上美丽的文化外衣后开始围攻校园,围攻我们可亲可敬的师长们。“世外桃源”不再平静。  相似文献   

17.
王振华 《宁夏教育》2012,(10):71-72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灵魂。”当时光穿梭到现代社会,这个社会的节奏太快,以致于我们再也没有勇气等一等灵魂。有时,我们走得太远、太急,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作为教坛新手,在“象牙塔”的美好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带给我们的阵阵冲击前,正如诗人顾城所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我唯有怀揣梦想于云端跳舞,脚踏实地地在地面步行。为此,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不求绚烂一时,但必充满激情、富有爱心、善于学习、勤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大学、“象牙塔”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作为哈佛校长和享誉世界的高等教育专家德里克·博克对现代大学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博克眼中的现代大学是巨型和多元的;大学既要保持象牙塔内的学风,也要满足社会需求;但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到最合理的方式服务社会,同时养育大学自身。新时代的社会责任内容在变化,结合最新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中的观点来看,博克的思想仍显示着勃勃生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指大学生以“准知识分子”的身份,以组织或非组织形式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以争取社会认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非职业性,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和形式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投入社会革命(运动),参加政治党派和其他社团的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提供社会服务。担任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实习。以及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等等.人的社会化规律告诉我们,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社会,闭门在“象牙塔”里修炼。因此,社会参与是大学生必不可缺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必要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社会之间有时保持平衡,有时又有缺失和偏移,但是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既积极“介入”社会,又保持一种“象牙塔”的精神气质;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相对“超然”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治和自由。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发展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