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科学技术也是“双刃剑”,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尤其是手机智能化,更让他们上网成了生活常态,低头族、拇指族成低龄化倾向。少年儿童上网成瘾成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我校课题《规范指导少年儿童健康上网的策略研究》为例来探讨少年儿童上网成瘾原因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6,(7):137-138
孩子一旦网络成瘾,要想戒网是非常痛苦的事,这跟吸毒者戒毒无异。所以,最好是及早发现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的苗头,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是病吗?看到家长把爱上网的孩子送到“艰苦学校”的报道,我就知道要戒除这“网瘾”不是太容易。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哪些孩子属于网络成瘾?看了下面的报道,相信您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近日“,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对外公布“虹”计划科研成果以及推广模式,揭秘网络成瘾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边玉芳 《父母必读》2022,(11):52-54
<正>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恐怕是当代父母最大的育儿困惑之一,但更需要父母了解的是,其实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在父母自己身上。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刻就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他在和谁一起上网,上网都干些什么。孩子是喜欢网络社交,还是喜欢网络游戏?他是自己玩,还是和好朋友相约一起?这背后的原因映射出孩子的不同需求,父母想要更好地解决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之社会监管力度薄弱,许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现状与干预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教信息     
家长不要“逼”孩子进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并且有一个奇怪的现像,母亲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如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入重点学校,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一方面要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父母的过高期望;孩子在学校被批评或者没有处理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回家后向父母“诉苦”,反而经常被父母误解和训斥,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并开始厌学…  相似文献   

7.
孩子一旦网络成瘾,要想戒网是非常痛苦的事,这跟吸毒者戒毒无异。所以,最好是及早发现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的苗头,预防孩子网络成瘾。一般来说,孩子过度使用网络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地注意到以下这些不良信号。1过度疲劳。与以前相比,你的孩子是否早上难以按时起床?你是否发现他在吃饭时或者周末有昏昏欲睡的迹象?老师是否反映你的孩子上课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无精打采的迹象?和成人一样,孩子睡眠习惯的改变经常是上网时间过多的一个重要标志。2学业问题。你的孩子还像以前那样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做作业是否比以前匆忙草…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良的教育会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俘虏,因为应试教育让太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最容易网络成瘾。我特别想与父母们讨论: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分析问题,该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被邀请为父母们讲课,我常常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也带来听课,说是让孩子受受教育;有些父母则把孩子强行拉到我的面前,一边数落孩子的问题,一边请我教育他们的孩子。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十分为难。我为难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几乎都与教育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9.
陆妍蓉 《考试周刊》2014,(68):172-174
通过对沉迷于网络的初一学生的问卷和访谈,本研究了解其使用网络的情况,对其网络成瘾进行相关评估。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多个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被关注和重视;父母是否参与赌博、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家庭交流是否及时、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等都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文化水平、班级氛围、同伴关系、老师关注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长久之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们要做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成瘾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一些后果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网络成瘾的一般表现入手,深入探讨网络成瘾的原因,最后提出克服网络成瘾的策略。对大学生克服网络成瘾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学习的平台,那么孩子到底要不要接触网络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如何引导。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可以让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变"玩"为"学"。家长们不妨抛弃拒绝心理,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介质的多样化,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了一个突出的教育问题。教育者角色的缺失是主要外因,由于孩子关注程度低,孤独是其主要内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体制上、机制上创新,补好缺失的教育者角色。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少年儿童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网络游戏的成瘾,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以长沙市少年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考察了网络游戏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影响。通过对少年儿童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分别从儿童本身、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角度,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带来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分析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想法。  相似文献   

15.
王瑞 《考试周刊》2012,(5):57-58
孩子学习缺少主动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学习兴趣下降,不愿意摸书本,怎么办?孩子回家就看电视、漫画书,打游戏成瘾怎么办?追根溯源都可归结为:孩子缺少阅读的好习惯。2008年中青网调查显示,在6—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中,仅有不到5%的孩子保持阅读的习惯,64%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远次于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等,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新作文》2006,(12)
1网瘾为何偏找上中国孩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高文斌博士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及时和顺畅、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提升亲子相处的质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研究发现,网络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主要有:自我实现、满足快感、对现实状况的补偿、获取知识和信息、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等方面。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成瘾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在避免中学生网瘾形成中的作用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现,损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家庭和社会,逐渐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仍处于思辩阶段。网络成瘾因网络而起,网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探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避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理论构想和具体操作方案,对于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防治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经验,着力从课程本位角度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手机上网成瘾是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前景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存在不同问题。可以从树立学生正确的手机上网观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学校多开展丰富的活动、社会政府部门加强手机网络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的类型可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计算机成瘾等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认识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影响;需要个人、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