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周玉秀 《甘肃教育》2011,(21):45-45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突出问题。“主体性”课堂教学,是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积极创造性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初中思想政治“主体性”课堂教学,应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创新思维、立足公平、分层实施等方面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课题作出思考,并试图提出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思维对话式有效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键是让学生有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第一,运用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壮烈牺牲”这一段时,我借助挂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抓住主体性特征进行研究,其中独立性是主体自主行使和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因此我就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质疑”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  相似文献   

9.
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课题作出思考,并试图提出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盛萍 《青海教育》2004,(4):26-2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设疑”教学法正是在教师指导下,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之一。“设疑”又称“提问”,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技巧和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实施课堂管理,而且还是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评估的…  相似文献   

11.
李政增 《考试周刊》2010,(14):164-16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便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运用学具作辅助手段来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更大的好处,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比较热衷于表面化的成绩(分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课本——作业本——试卷”,而学具用于教学不被重视,课堂教学,往往教师讲得多,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看不到教材内容的实物、模型演示,  相似文献   

13.
李庾南 《江西教育》2002,(18):18-20
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主动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主体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向是: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交往开放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 育要面向未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主体性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立、自主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自由发散 ,探索创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 ,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提高教学效率 ,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中“习” ,在“学”中“悟” ;在“习”中“学” ,在“习”中“悟” ;在“悟”中“学” ,在“悟”中“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周文仙 《教学随笔》2016,(9):125-12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理念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从“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主体性”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规避了以往“一言堂”的相关弊病,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双主”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中“双主”理念的运用即要求双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激发者,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学习中思维与行动的自由,构建民主而和谐的教学环境。一、合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主体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如要从根本上使“学生主体性”观念内化成为教师们教学观念和自动化的教学行为,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前提和保证,缺乏主体性的教师不能培养出富有主体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