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语文教学与性别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学载体、性别研究理论的发展使性别意识教育进入大学语文教学成为必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切入性别意识教育,是其人文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教育包含文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母语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等,共同担负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重任。文学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新的教改措施,诸如: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形式讲座化,经典解读创新化,主题教育当下化,教学风格个性化等。  相似文献   

3.
把女性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中,使大学语文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增加一个女性主义视角。把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教材编写,改变无性别色彩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进行颠覆性文本阅读,通过增加性别视角实现多元化、多维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教师教育现状和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证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参照国外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教师从性别视角看待自身社会性别和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现象的意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教师忽视性别期望、忽视性别刻板和性别差异的存在和影响上,其原因是社会系统缺乏社会性别平等的普遍氛围,学校教育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关注与检视,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批判和反思.克服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的对策,一是教师应从"教师是转化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在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中的作用,二是对教师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三是让教师掌握性别平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是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教育政策及相应的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的社会性别教育,目前仍存在着社会性别教育及研究中的“性别屏障”、高校管理层及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不强和社会性别理论自身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可遵循以下新思路: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对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教育的研究,应注意社会性别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教育对文化和文学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使用文学性较强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主要从文学性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增强大学语文教材文学性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说明,并对提升大学语文教材文学性的方式和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校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将决定整个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高低。通过以宜春学院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西经济与文化水平偏低、农村户口学生较多、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缺乏等。因此,加强江西高校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较为迫切,而迅速提升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最佳且具有可行性的途径是在江西高校开设社会性别意识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是以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文学为依托的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探索意识、人文关怀和审美素养。大学语文教育必须注意“大学”这个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主体间性”教学,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有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地快速蓬勃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积极进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育新课标改革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大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明显的目标。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更加注重的是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人文素质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效果。但是当今绝大部分高校语文教育存在着问题,让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学语文教育困惑的主题,并由此提出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困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大学语文教育饱受争议,但由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却频繁发生。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帮助国人重寻心灵的宁静,构建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期待高校大学语文教育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其可以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性别意识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和忽视性别教育等问题,探讨了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被带着工具性思维意识而进入到高校课程设置中的,人们处于语文学习不外乎为了交流、教化的功能性需要的意识误区里,而看不到“大学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高级形态所具有的人性化实质。它打破传统大一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尊重人性独立为前提,通过交流与影响,促使起码符合社会公益标准的理想人性之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性别意识教育指的是教人正视性别差异、克服性别偏见和束缚、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和培育完整人格的教育.高校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存在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故应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对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采取提高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通过强化师生社会性别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措施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如今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完全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媒介化生存,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也符合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实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将媒介信息纳入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利用媒介产品建构大学语文的副文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20.
性别意识主张从社会文化视角正确看待两性差异,倡导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障碍.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性别意识教育,充分认识性别意识教育在树立"四自"精神、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认知、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性别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