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一、念顺口溜。如教“左、右”时,教学生念“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边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边是个‘工’”。教“处”字时,教学生念“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坐腿上”。教“高”字时,编出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教“蒜”字时,教学生念“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教“碧”字时,教学生念“王大娘,白衣裳,坐在石头上”。学生念顺口溜学生字,记住了字音、字形,有的连同字义也理解了。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必顺教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学陈映彤记得冰心老人曾用非常优美的语言赞叹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放,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细细嚼来,...  相似文献   

3.
大卡车     
大卡车:脚原地踏碎步,双手作握驾驶盘状。“滴滴滴滴”:重心在左脚,微屈,右脚跟在右前方,脚尖朝上,按节拍着地两次,左手作握驾驶盘状,右手在驾驶盘中央按喇叭两次。“开到哪里去”:右弓箭步,双手从上、右、下至左晃动,右手从左平拉至右成双山膀,手心向外(两臂侧平举)。“开到工厂去”:双脚并拢,碎步,双手作握驾驶盘状。“送给工人叔叔木材和大米”:左弓箭步,双手从上、左、下至右晃动,左手从右拉至左成双山膀,手心向外。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如何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育人的主要“法宝”之一,但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要经常面对失败。在工作中,总会碰到一些学生,任你苦口婆心,他就是听不进去,或是左盼右顾,心不在焉:或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涛声依旧”;或是直接顶撞,挑战你的忍耐极限。学校教育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期待与梦想,是一项不能接受失败的事业。如何减少谈话教育的失败次数,提高与学生谈话效率,是每位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上课伊始,教师出人意料地叫全体学生起立,在座位上原地踏步。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中途突然喊:“立停!”然后提问。 师:你们为什么踏得这样整齐?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有效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或是形成更多的技能或能力,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解决好“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易接受或是更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如何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和想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1 马踏飞燕艺术珍品闻名天下外形奔跑原理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马踏飞燕匠心独运重心平衡造型优美卓越的创造才能这篇看图学文通过对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照片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板书紧扣图文,从铜奔马的外形特点、奔跑姿势、制作原理等内容,突出它的艺术成就。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观察事物,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重点,从而使他们感受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人教版)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让我感到困惑。1《.第几》《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意义。教这一内容,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前”“后”“左”“右”,可是“前“”后”“左“”右”的学习却编排在一年级的下册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言文,常会见到“左官”“江左”“闾左”“左衽”“虚左”“右职”等词语,这些词语都与左、右相关。因此,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左、右词义,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句含意,提高鉴赏、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a.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黄霸传》:“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右职即高职。 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①职位低,…  相似文献   

11.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在教学上,求的是一个“变”字,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来应对教材的变化,赋予课堂生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化,而不要“新瓶装旧酒”,运用固有的教学思路来教新教材、新内容,这样做只会让课堂教学“原地踏步”“创意皆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像熄灭的火焰,无光、无热。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都离不开队列和体操队形的练习。对于一些简单的队列动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如“左右转”动作教学中,学生对“方向”、“角度”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把握不好。在近几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我总结出一套很有成效的“左右转”教学方法。 一、动作要领 听取向右(左)转的命令后,以右(左)脚跟为轴心,与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右(左)转90度,重心落在右(左)脚,左(右)腿向右(左)脚靠拢。转动时,两腿挺直,两臂不要外张,上身保持立正姿势。如图1:  相似文献   

14.
《马踏飞燕》是人教社新编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马踏飞燕”所体现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  相似文献   

15.
“左”和“右”是古今汉语中常用的两个字,意思常常是相对的,又常常连用。“左”和“右”的本义分别是左手、右手。“左”和“右”常常分别表示左边和右边。因为君主往往向南而坐,所以“左”又指东面,“右”又指西面。例如“淮左名都”(姜夔《扬州慢》)中的“淮左”就是“淮水东面”。“左”和“右”都有帮助的意思,其中“左”指  相似文献   

16.
刘立亮 《江苏教育》2022,(85):54-57
左右结构的字,是汉字的重要结构类型之一。它包括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这个字,属于左宽右窄类型,又属于左低右高类型,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有代表性;同时,“和”又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写好“和”,理解“和”,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①上下的学习;②前后的学习;③左右的学习;④位置的综合学习与运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郾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郾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上下内容分析儿童认识空间的方位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再“左、右”。教材通过一幅南京长江大桥图上的不同车道上的车辆位置关系,让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感知自身的左右1.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问:小…  相似文献   

19.
教学时,适当地将一些教学内容编成言简意赅的口诀,不仅能增添课堂的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如天平的调节,我将调整方法和使用规则编成如下的口诀: 先调水平后对零,“物”左“码”右再调平;取、放物码先止动,镊取砝码禁手拎。另外,安培表、伏特表使用时正确读数是难点之一。学生往往不  相似文献   

20.
新订《语文》高一册231页对“位在廉颇之右”的“右”字作注说:“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而高四册279页对“虚左”的“左”又注说:“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一部教材,对“左”与“右”的注释近乎自相抵牾:右,是上位,左,也是上位,到底哪是上位?给学子以迷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