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其审美意义的呈现是通过话语形式才得以完成的,由此决定了文学具有话语蕴藉的属性。所谓的话语蕴藉指的是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余味无穷的语言和意义状况,它表明了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而蕴含着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其中,在具体的层次表现上,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话语蕴藉属性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体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大量的诗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入50余首古代诗歌,为我们教学中对作  相似文献   

2.
用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既是文学的长处,也是文学的短处。为了弥补语言的不足,于是就形成了以象寓意的话语蕴藉现象。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模糊思维就成了文学话语蕴藉不可缺少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为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旨在突出话语的具体社会关联性,“蕴藉”是其突出的特点。此特点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之中,使文学的话语含蓄有余,内涵丰富,具有多重读解的可能性,为文本意义的创新升华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显现于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含蕴指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而文本作为供读者阅读的语言构成物,也具有话语含蕴性质,即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意义阐释的无限可能。文学阅读的实质就是将话语含蕴现实化,成为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语境分析,是通过对话语情境因素全面或部分地考察、分析,以实现深入沟通(理解)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就是寻求语言关联域中与目标相关的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因而对阅读教学中有效探求“话语含蕴”、达到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沟通大有帮助。关于语境分析在阅…  相似文献   

5.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蕴藉属性”是文学话语必须持有的,其他话语不具备的性质。但这一说法有失偏颇。“蕴藉属性”是话语的一种属性,它在文学话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没有“蕴藉属性”的话语也能成为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6.
文学欣赏客体是读者获得意义的源泉,是文本意义具体化的出发点,它为欣赏主体规定了欣赏活动的范围、方向和路线,对它的选择至关重要.为幼儿选择文学欣赏客体大体应考虑这几方面的原则:一、选择有幼儿情趣的作品;二、选择含蓄蕴藉的作品;三、注意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性;四、注意作品情感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艺术注重语言的审美效果,讲究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源于其成功的蕴藉建构。文学话语的蕴藉所造成的文学形象的不定性、多义性、朦胧性,使接受者从作品之中领悟到丰富的深层意蕴,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一部以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作品的叙事话语风趣诙谐而寓意深刻,承接着鲁迅暴露国民性的主题。其含蓄蕴藉的象征,精辟的比喻,辛辣的讽刺等照示了《围城》的话语特色,增强了文本细读方法解读其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单永军 《现代语文》2006,(1):117-118
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文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当然这也是对古代文论中“言、象、意”审美层次结构的补充与完善。就诗歌来说,可以具体化为言语层、意象层和意蕴层。同一黄鹤楼,有着不同的风采,究竟是时间变幻,还是人世沧桑?让我们对崔颢的《黄鹤楼》和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做一文本比较的解读。言语层:自然晓畅与精雕细刻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在诗歌中具体指文学言语的特点。从语言格调上来看,崔诗明白晓畅,自然顺口;而毛词则似乎有雕琢的…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一定语境中的话语,脱离具体语境的话语没有意义.语言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其教学语境的特殊性以及具体语言课程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组织适切的课堂话语.英语专业内容依托文学课堂话语特征体现在:既关注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又凸显文学内容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的关键性因素.1990年代之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非常薄弱,成果有限,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语言工具观,仅仅在语言形式的层面上研究文学不可能深入到文学的根本问题,不可能认识到文论术语、概念和范畴的话语意义,也不可能认识到翻译作为语言转换所造成的文本差异性.1990年代之后,由于受西方现代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的影响,文学研究在语言的层面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文学理论话语研究、文学问题关键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言思想层面研究、翻译文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文学语言问题的史实清理与理论问题、文学话语与文学理论关键词问题、翻译文学与文化和文学交流的问题、文学语言的诗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这种语言现象在不同的翻译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非文学文本翻译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型翻译,话语标记语在其中的功用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此,首先对话语标记语及其特点进行探讨,然后针对非文学文本特点及翻译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重点讨论话语标记语在非文学文本翻译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早期短篇小说《没有星光的夜》的文化意蕴进行了细读式探究,发现这部作品通过青年新人阿格布的形象塑造来揭示文学的社会意义,并且从现代意识的视角审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而在叙事话语范式上则采取蕴藉深幽的策略,小说文本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戴桂玉 《双语学习》2007,(9M):166-167,170
通过分析《贵妇肖像》第一章的文体特征,本文阐释亨利·詹姆斯特定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是怎样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本是一个符号体系 ,由多重意义构成 ,而又和谐统一。它的意义可以从外部 (社会、文学实践主体 )关系上来释义 ,也可以从文本的内部 (语言、话语 )结构上去释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阶段,依学习的内容,语文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的综合体。其中语言的学习,渗透于文学欣赏中,通过文学欣赏来完成。因此,文学欣赏便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而“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文学是作者“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既然文学是主观对客观即社会生活带有情感的反映,那么,文学欣赏也就必然地要用情感——类似于作者的情感体验来完成。这一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后情感体验阶段。下面将这三个阶段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它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出蕴藉性的审美特征。从文学自身的生产看,它凭借蕴藉性文学语言所营构的审美意象,创造出诸多的文学经典。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这种文学语言的存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建构民族地域认同、促进个体成长都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范长江新闻作品之所以意义蕴藉深厚、价值多元,与他的话语直接相关。他在新闻层面用的是现代民众话语,在思维层面用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性话语,而在表述层面用的是非虚构的文学话语,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范长江的独特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贵妇肖像》第一章的文体特征,本文阐释亨利·詹姆斯特定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是怎样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词的艺术化组合是实现文学文本审美性的必由之路。汉语文学文本的语词组构形式丰富多样,作家进行语词组构的主要策略是:运用表象义丰富的词,复苏语言与感知觉表象的潜在联系;利用词义聚合的不同特性,造成有意味的文学话语;创造语词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偏离效应”,使一般化语词生发出独特的表意功能;通过“碎片化”的语词组合,拓展文本内在的艺术张力;营造各种特定的语境,使语词获得具体、特殊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