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高洁 《考试周刊》2009,(25):27-2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分别为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著名作品。两位小说家以独特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两位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尝试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角度的选择等方面来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凯瑟琳.波特的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均采用了意识流和细节描写的人物塑造手法,另外《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复数的叙述角度和象征隐喻手法,《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采用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和对比手法,两位作家娴熟巧妙地运用相同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使表现手法这个"形式"完美地为内容服务,从而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挖掘和分析小说中作者在人物、色彩两方面象征手法的熟练运用,讨论了小说家赋予这些象征实体的深刻内涵,阐释了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作品主题的深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其叙事、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方面入手,分析了洛奇在<小世界>创作上,大胆采用现实主义传统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手法,对后现代小说创作模式进行了有力反拨,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预示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的强势复兴巳成定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述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试图对作品《呼啸山庄》从人物的塑造以及作者的创作气质及其艺术手法上进行现代主义解读,从而阐明作品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死场>的人物塑造与结构两方面入手,探讨<生死场>作为萧红创作起点所反映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思路:人的自在性、动物性以及战争对人的深刻影响.它们延续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并呈现出更加成熟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金色笔记》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女性历经艰辛追求独立自由的故事,作者采用隐喻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有效烘托了人物形象,丰富了故事发展情节.此外,作者还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采用叙事创作手法,利用随意的叙事结构和技巧,形成独特的叙述策略,让整部作品更具内涵和吸引力.从作品的叙述时间、策略、技巧及美学价值等方面,解析英美文学人物塑造手法.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与欧阳子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为题材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着重描写了都市人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她们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有着明显的趋同性.<金锁记>与<魔女>便是这类题材的突出代表: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形象,她们都是在受虐与施虐的共同作用下走向极端的.当然,由于她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因而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对她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们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倾向.而且,这两篇小说在她们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悲剧<雷雨>中,作者却描写了十分丰富的"笑",本文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对<雷雨>中不同人物的"笑"进行归类、比较,进而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塑造,为我们解读<雷雨>打开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的作者开始摆脱前代章回小说家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刻画不同人物心理时,适当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显示了超越前代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作者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受,这一手法在章回小说的创作中并不多见.从这一点看来,<金瓶梅>已经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了.  相似文献   

14.
戴不凡等前辈学者曾指出<红楼梦>中不少的疏漏之处,这是事实.但是他们提出的"<红楼梦>另有作者(石兄),曹雪芹只是妙手剪裁加以改动"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笔者认为,书中存在的疏露和突兀之处,的确是作者剪裁后,在章节回目、人物关系调整,人物性格塑造过程中遗留的痕迹.不过不是作者"剪裁"他人的作品,而是作者自己创作构思不断丰富变化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曹雪芹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其创作思想也随着创作的进程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5.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16.
<左传>记录的历史人物大约有一千四百多人.由于受编年体结构、分年记事的局限,<左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分散在各年的记事融合而成的.其中,一种是由分年记事逐渐展示某一人物的性格,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属于"累积型"人物形象;另一种是仅记写一件事即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或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可称为"闪现型"人物形象.而且<左传>的写人,开始使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或其特征性行动.<左传>在写人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性,是后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的源起.  相似文献   

17.
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心理活动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精彩的细节描写;对比映衬的手法;融情入景的环境渲染.  相似文献   

18.
陈佳卫 《文教资料》2009,(18):110-111
短篇小说<经过>或者是一场诗与歌的悲喜剧滑稽戏,或者可视为由"诗人"领衔、由一帮社会"精英"联袂演出的粗鄙堂会,总之,作品表达了这样一个严肃命意:以"诗歌"为代表的人的精神文化、心灵性情的堕落和沦丧--这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性格突出饱满,特征明显典型,而其中体现的生活化特点是作者最成功的艺术力的展现.本文对文本中的人物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深层探讨人物生活化背后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诗歌渗透于小说,形成诗意化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的.诗意化小说的表现,诸如小说中大量诗词歌赋的存在,创造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以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红楼梦>诗意化最突出的表现,其他小说未能企及的地方却在于,一方面是<红楼梦>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另一方面,<红楼梦>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小说诸元素都诗意化了,诗意化的叙事和故事以及诗意化的人物塑造是<红楼梦>非常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