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James 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这种情感体验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认知心理学家也指出:学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良好的情感过程又促进认知过  相似文献   

3.
李肖白 《新疆教育》2013,(13):66-6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用情感丰富数学,从情感教育出发,优化数学教学,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知协调”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用情感丰富数学,从情感教育出发,优化数学教学,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  相似文献   

6.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的形式之一,也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大部分儿童的创造力并不是先天的,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构建心理模型、运用类比和假设检验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中学教育中的创造教育就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突出发散与转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创造性情感,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情感决策发展的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文章阐释了儿童情感决策的涵义,对其心理成分和研究范式进行总结,从观点采择、决策情景、情感-认知联结、灵活表征等不同方面探讨与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关系,对特殊儿童的情感决策研究加以介绍,并对儿童情感决策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情感在每个人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却很少关注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和谐发展,重认知而轻情感。本文主要封情感及情感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认知教育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学校在对儿童进行日常认知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情感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把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思想,同时还给出了适合于各种课程的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一个通用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的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21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10.
情感素质是人类情感表现、体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情感素质发展,受亲子情感交流匮乏、学校情感教育缺失以及社会情感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他们情感不稳定、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较非留守儿童更为突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素质的良性发展,又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和指导,还可以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达成家-校-社协同共促其全面发展的积极态势,为教育质量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过程。智力与创造力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因为这个创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但是,由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和选拔制度的影响,教育过程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播而轻视情感感染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健康情绪的培养与发展,结果造成学生的“情感饥饿”,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情绪的发展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2.
李姝丽 《今日教育》2009,(12):12-13
创造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人格的结晶,是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是作为创造活动的能力系统存在的。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解决问题也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买质上就是一个模式耦合和匹配的过程。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限,模仿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这就为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如何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童年生活中,绘本在儿童的世界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绘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儿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提供物质基础。这一物质媒介在儿童语言、想象、社会、审美能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情感教育是儿童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儿童认知和能力的发展提供情感支持,更是儿童幸福生活的条件。在儿童情感教育发展中,绘本的作用不可小觑,绘本的内容和绘本阅读方式都对儿童的情感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幼儿科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科学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科学创造力,助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从幼儿科学思维的参与方式出发,应联动室内外环境,为生发科学思维创设合适场所;融合正式与非正式活动,为发展科学思维做好实在准备;增强教师科学反馈,为深化科学思维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的调查分析,聚焦儿童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思维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成因,以期从本质上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情感,并以此来推动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思维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世界是儿童的世界。儿童在未来世界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取决于教育者在当下对儿童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力的培育。如何在儿童创造思维萌发之初,催生与呵护创造力,成为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的各种研究表明,创造力及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某些教学技法是可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威廉姆斯提出的教学模式:认知一情感互动模式最具代表性,影响甚广,该方案包括创造性行为的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威廉姆斯用一种类似吉尔福特智力模式的形态结构设计了他的教学模式,但吉尔福  相似文献   

18.
情感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基础阵地,家庭在实现儿童情感需要满足和情感认知发展、形成基于模仿的情感表达与互动模式、促进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表达是实现家庭功能的重要媒介,但在具体情感实践中存在三个维度的问题:理念层面,认识误区导致对情感及情感表达的轻视;角色层面,父母的角色分工过分僵化或直接缺席导致不良的家庭情感环境;行动层面,“为你好”的表达形式、“淡漠压抑”或“迷乱无章”的失衡状态阻碍了儿童的情感发展。因此,要从重申家庭的核心职能、把握情感表达的基本原则和在情感实践中修炼情感能力三条路径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儿童情感社会化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为数学学习三维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可见,在小学美术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儿童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情感的表达使儿童艺术成为必要,而形式的创造则使儿童艺术成为可能.文章以儿童绘画为切入点,从情感与形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艺术发展,将儿童艺术发展分为情感与形式浑然一体、自觉运用形式表达情感、运用形式表达情感能力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并阐述了三个阶段中儿童艺术的情感与形式的具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