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关于体育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然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素质教育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体育精神的构建,而不是一味地以体育的水平和科学的指标来衡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水平。在这一点上,社会体育学的宗旨和内容与这一点不谋而合,因此将社会体育学的观念充分地与当前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当代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得到了多数高校的重视。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民办高校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这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全面贯彻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成为一种必然,体育的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化、全面化,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体育教学中的改革最重要的是从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来进行改革,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东西,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化自己的能力,善于将体育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铺就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成了高校素质的重点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更自由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芳 《当代教育论坛》2006,(20):125-126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和充实调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应建立在社会、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上,构建与社会接轨的办学模式,同时丰富和改革体育课程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强化能力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体育人才。一、构建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办学模式学校的教育,不是单纯而盲目的教学,不应该与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教学效率的优劣全然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水平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体育作为高中的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我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把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旧的教学观念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想使体育教学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广大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思想保  相似文献   

7.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新突破,这种改革的方向是将传统的课内讲学与课外训练的方式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既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建立教学俱乐部、完善考核机制,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景维伟 《学周刊C版》2019,(24):174-17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分层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本文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重点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往的书面改革,而是从教育全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时期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事业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多方面是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是当今改革的重要目的。因此,探讨体育教学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惟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如下一点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体育教学的思路、观念在不断冲撞中逐渐成长,新的观念不断出现,如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明确提倡了"自主学习"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我国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研究更加重视起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与意识,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需要.目前,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依然阻碍着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就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和充实调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应建立在社会、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上,构建与社会接轨的办学模式,同时丰富和改革体育课程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强化能力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魏丽英 《考试周刊》2010,(19):145-146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则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体会,我就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是一种以运动为手段,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运动水平、丰富其学习内容的教学课程。而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完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为体育教育带来全新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是直接关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则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确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要想改革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应该面向全体,立足健康第一;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内容上应立足予全民健身、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需要;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体育教育来说稍显冷落。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实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人们也在慢慢认识和提升。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德智体美一样都不能落下,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影响可谓非常大,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提高身体素质也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中,所以要以学生为核心,发展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运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把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整合,是落实新时代体育教学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还是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更和谐、更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咬定素质拓展训练这一目标,科学地筛选教学内容,调控好内容,以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并积极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等,以此助力训练范围的拓展,训练尺度的掌控,以及训练实效的掌控,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好地发展,体育综合素养获得最有效地积累。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浪潮,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尤为重视.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文化潮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本文就着眼于这一问题,其中集中分析了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其模式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