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既具有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又具有大学生的独特性,主要聚焦于理想信仰、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层次。消费主义是消费手段与消费目的不一致的反映,是消费异化的一种现象,潜移默化中消解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人际交往,要扬弃虚假消费、符号消费和攀比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树立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和形成健康合理的精神交往,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向有序、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有积极高雅的层面,也有消极低俗的层面。清醒认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嬗变,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双刃剑。从精神生活的客观尺度看,大学生精神生活有物化倾向;从精神生活的主观尺度看,大学生精神生活有懈怠倾向。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应引导校园文化主动向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平衡,应使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精神生活中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功利性、泛娱乐性、趋同性、虚无化、异化等特征。究其成因是作为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动力的资本、科学技术、文化产业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发展,甚至是偏离社会所推崇的健康精神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重构教育内容体系、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大学生精神消费能力等有效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现状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提出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措施,并就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心理生活实效性不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多趋于功利性和娱乐性.心灵生活则严重缺失.精神生活各方面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等。实施人文教育系统工程.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构建高雅校园文化等等都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消费主义日益盛行的时代潮流中,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生重构,出现了“异化”“物化”“畸形化”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不和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找寻构建和谐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关注大学生内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世界,使其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自然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超自然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在社会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减少超自然信仰,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反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主线,对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健康方面、不健康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方式,是个体生活世界的重要方面。“90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心理需求强化与社会支持弱化的反差、高道德认知与低道德践履的冲突、人生意义与理想信念追求的缺失等失衡、失序特征。大学生精神生活失衡、失序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稳定的价值观,这是多元文化、市场经济环境和自我同一性危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与有序提升,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从社会价值性内容、社会规范性内容和对象需求性内容三个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是如今高职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并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国学经典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试图找出在国学经典教育重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的部分学生做"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调查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并进行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总体精神状况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他们的精神自主性增强,精神需求明显增长,精神生活丰富多元,精神生活层次明显,精神感受总体良好.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尚未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呈现消极一面:如精神支柱欠缺、精神消费不良(缺乏主流精神食粮、新的话语方式有弊端)、精神生活空虚(缺乏学习动力、人际交往庸俗化、情感生活空虚、心理问题突出)、休闲活动单调等.  相似文献   

14.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出现了群体性信仰危机与精神价值缺失等问题,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精神成长内容载体亟待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推动内容载体的系统设计以保障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路径机制的可持续性、科学性与可行性。未来议题是关注大学生所处的大学学业生涯的生活世界、实践世界和意义世界,努力从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的静态属性研究走向动态的网络关系属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富裕,是复兴民族大任之需、实现美好生活之基、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之要。目前,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与时代要求、社会期待不相适应的状况,一些大学生存在崇尚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物化倾向,淡漠情感交流导致精神境界矮化等问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全面发展理念,精准对接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拥有富足、充盈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应付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和人格量表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中的某些维度对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预测作用显著。大学生的精神卫生和人格健康会受到其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夏天静 《文教资料》2008,3(18):201-203
互联网已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由精神作为互联网的最根本精神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正确解读和实践自由精神,矫正失范的网络行为,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三方出发,努力营造绿色网络.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发展性的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高等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高等教育为培养完满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高等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学习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扩展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高等教育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大学生的生活融合,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峰 《教育导刊》2006,(3):31-32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大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密切大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能够使大学生获得缄默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主要精神追求和主要精神生活三个层面透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带来的思想变化,有助于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大学生精神追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